
全文共3208字,阅读大约需要9分钟
“征信修复7天搞定”“网贷逾期代处理”……你是否曾在短视频平台刷到过此类“救急”广告?这些看似贴心的服务背后,实则是金融黑产精心设计的诈骗陷阱。随着技术手段升级,黑产已形成从数据窃取到精准营销的完整产业链,2025年一季度市场规模突破2800亿元。
从几十元一条的逾期客户线索,到AI生成的虚假贫困证明,再到定向推送的“债务减免”广告,金融黑灰产的运作模式已远超犯罪电影情节。面对这场技术驱动的攻防战,金融机构正以AI为武器,构建“事前预警-事中拦截-事后处置”的全链条防御体系。
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多部门联合发布《打击治理金融黑灰产倡议书》,呼吁构建“技术防御+行业协同+政企联动”的三维治理生态。马上消费金融、微博借钱、乐信等机构已率先行动,通过技术创新筑起智能防护墙。
千种暗语编织黑产网络:弱势群体成主要目标
“过去是电线杆小广告,现在是算法精准推送。”某银行风控负责人透露,黑产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前端通过互联网引流获客,中端组建“法务团队”伪造证据,后端利用黑客或运营商“内鬼”窃取公民信息。
以网贷债务协商为例,黑产中介通过“上岸指导”“清债规划”等话术吸引用户,同时伪造贫困证明、病历、录音等“证据”,渲染“暴力催收”“违规放贷”等情节施压机构。为规避平台审查,他们甚至发明“分琪(分期)”“崔收(催收)”“JR消费(金融消费)”等变形暗语。

2025年9月,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审理的曾某鹏团伙案揭示了黑产运作模式:该团伙购买逾期客户电话后,通过恶意投诉胁迫金融平台减免息费,涉案金额超百万元。数据显示,非法代理维权活动正借助平台传播优势加速扩张,其隐蔽性、针对性和复杂性令反诈监测难度倍增。
“黑产组织擅长跨地域伪装,利用虚假信息钻法律空子。”马上消费金融负责人指出,他们常将目标锁定在资金周转需求迫切但信息获取渠道有限的弱势群体,通过不断更新的暗语体系(如用“z信”“zx”代替“征信”)规避算法监控。
AI反制:多模态技术构建智能防线
面对技术型黑产,金融机构开启“以魔法打败魔法”的防御升级。
2025年9月,马上消费金融发布的“天星洞察系统”成为行业标杆。该系统依托自研大模型,可实现黑灰产网络信息的精准识别、智能预警和溯源追踪。数据显示,系统上线以来已处置涉该机构黑产信息超8万条,将风险拦截从“事后处置”提前至“事前预警”。

在反欺诈领域,多模态技术成为关键武器。针对AI换脸、拟声诈骗等手段,金融机构构建了集人脸识别、声纹识别、微表情分析于一体的防御模型。该模型通过交叉验证生物特征和行为模式,可有效识别伪造影像——例如某黑产团伙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制作的“催收视频”,就被系统通过眨眼频率异常等细节识破。
乐信旗下分期乐在双11期间升级的反欺诈体系,通过AI大模型实时拦截欺诈订单,使识别精度提升37%。微博借钱则成立反催收专项组,利用声纹匹配技术建立标签预警机制,2024年已识别并处置反催收行为1.2万次。
生态协同:从单点防御到全网预警
技术防御之外,行业协同正在织就更大防护网。
2022年3月,马上消费金融牵头成立的AIF联盟(打击金融领域黑产联盟)开创了协同治理新模式。其研发的“爱马平台”通过联邦学习技术,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风险信息“可用不可见”共享。当某机构识别出黑产分子后,风险信息会实时同步至联盟内167家成员单位,形成“一点发现,全网预警”的联动机制。
数据显示,爱马平台已共享黑产数据20.34万条,推动警方打击非法代理维权案件796起。在政企联动方面,马上消费的“渝雷警企合作系统”已协助警方抓获网上逃犯149人,月均提供有效线索超千条。
这场技术攻防战永无止境。随着2800亿元黑产市场与持续升级的治理技术正面交锋,跨域协同正在打破部门壁垒,公众意识也从“被骗后维权”转向“事前防范”。正如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所言:“未来需压实平台责任、深化科技赋能、加强公众教育,构建‘技术-行业-用户’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
图 片丨壹图网、企业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