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直播切片乱象整治:构建规范体系,严打“李鬼”行为

时间:2025-11-20 17:17:53 来源:中国商报 作者:中国商报

中国商报(记者 周子葑)当知名主播的直播结束,平台上仍充斥着大量直播片段视频,这些视频中“主播同款”的宣传语十分醒目。然而,仔细查看却发现,视频里主播推销的是牛奶,但下方链接却指向清洁用品……如果您遇到了这种情况,很可能遭遇了“直播切片”中的“李鬼”。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必须尽快规范“直播切片”体系,让这些“李鬼”无所遁形。

何为“直播切片”?它是直播带货衍生出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将头部主播带货过程中的“高光时刻”剪辑成短视频,并附上商品链接进行发布,以此获取商业利益。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头部主播和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毕竟,随着直播时长的不断增加,很少有消费者能够全程观看整场直播。而“直播切片”通过二次创作的形式,可以适配更多场景,从而扩大头部主播的影响力。

基于此,部分头部主播及其所在机构会放开相应直播间的切片授权。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少数获得授权的正规账号(“李逵”)背后,隐藏着大量未获授权的“李鬼”账号。这些“李鬼”账号不仅盗用主播肖像、模仿账号名称误导消费者,还窜改商品信息,进行“挂羊头卖狗肉”的欺诈行为,导致消费者难以分辨真伪。

不久前,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调查显示,“直播切片”领域乱象丛生。大量未获授权的“李鬼”账号通过盗用主播肖像、模仿账号名称等手段误导消费者,部分切片甚至窜改商品信息,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这种行为不仅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给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还使得正规经营的“李逵”账号利益受损,可能引发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对于“切片”中的头部主播而言,他们本想借此扩大影响力,实现更多卖货,却因大量“李鬼”直播间商品货不对板等问题,导致自身名誉受损,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口碑下降。此外,这种行为还会破坏整个直播生态,带来行业信任危机,从而影响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要规范“直播切片”领域的乱象,需要多方发力。首先,主播和MCN机构应明确其切片授权条件和细则要求,并提供获取授权的正规渠道。同时,他们还应对获取授权的正规账号进行公示,使消费者能够有据可查,不再盲目购买。其次,平台也要加强审核和监管力度,对“李鬼”账号一经查证,立即严厉处罚,并探索切片标识方式,让消费者更便捷地了解切片授权信息。

消费者自身也要增强防骗意识。在面对“直播切片”宣传的商品时,下单前可找头部主播直播间的官方客服进行核实,确认和头部主播直播间商品一致后再下单购买。同时,消费者还要注意保存宣传页面截图、购买链接等证据,以便在权益遭到侵害后能够进行维权。

最后,相关部门要尽快推动直播行业法律法规的完善,规范切片授权体系,明确各方权责划分,并探索建立侵权拦截机制。让正规从业者在“阳光下”运行,让“李鬼”无所遁形,共同维护一个健康、有序的直播带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