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诸暨赵家镇的万亩榧林上,65岁的榧农宣大伯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轻抚着粗糙的香榧树干,感慨道:“这棵树是我爷爷的爷爷种下的,已经守护了我们家五代人。”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希望。
三十公里外的绍兴,黄酒酿造非遗传承人陈师傅正打开一坛陈年花雕,醇厚的酒香瞬间弥漫整个车间。“这坛酒,已经沉睡了整整十年。”他轻声说道,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馈赠。
香榧与黄酒,这一山一水、一木一谷,同为绍兴千年产业的“双生花”,如今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以下简称:稠州银行)如春风化雨,悄然浸润着古老的产业根基,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一棵香榧树的十五年守望:金融助力破解周期难题
香榧,这个被称为“千年珍果”的物种,生长周期漫长得令人却步——从幼苗到挂果需要十五年,进入盛果期更要二十年之久。宣大伯算了一笔账:一亩榧林的前期投入就要上万元,这还不包括每年数万元的管护费用。许多农户等不到果树挂果,就被资金压力压垮了。
赵家镇是中国香榧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拥有百年以上香榧树3.7万棵,千年以上古榧树2700棵,全镇香榧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量占全国60%以上,因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选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赵家镇,像宣大伯这样的榧农有近万户,全镇三分之一的人口从事香榧产业。然而,这个哺育了当地百姓近千年的传统产业也遇到了发展瓶颈:生长周期漫长、产业链附加值不足、深加工开发落后、资金投入大等问题一直制约着产业的深化发展。

图为稠州银行香榧金融服务队调研赵家镇香榧产业 陈丹阳/摄
转机始于去年春天。稠州银行绍兴分行的客户经理们开始翻山越岭,穿梭在赵家镇的山间小路上。“我们组建了‘香榧金融服务队’,用了三个月时间,走遍了赵家镇的每一个村落,逐村走访、逐户摸底。”该行乡村振兴部负责人介绍,“有时候为了一户榧农的授信,要在山路上徒步两小时。”
这种“笨办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成效。该行通过前期入户调查加后期智能线上化“整村授信”模式,为榧农们量身定制“榧农贷”,重点支持古树保护、产业自动化设备购置、精深加工技术升级和品牌建设等方面。截至目前,赵家镇10个村4000多户榧农获得授信超4000万元,“扫码填信息、资金秒到账”的简化流程,让榧农不用跑银行、不找担保,在家门口和榧林里就能获得这笔“及时雨”,榧农们真切感受到了普惠金融的便利。
一个产业带头人的创新之路:从原料销售到深加工转型
赵家镇的香榧产业圈里,何伟录是个响当当的名字。这位高级农艺师从2009年开始规模种植香榧,如今已建成数千亩基地。2024年,他的基地收青果15万斤,销售额达350万元,还带着周边农户搞“统收统销”。然而,香榧加工、仓储的持续投入,即便是这样的产业带头人,也常常陷入资金周转的困境。
“香榧这个产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投入大、周期长。”何伟录坦言,“特别是深加工环节,一套设备动辄数十万元。”稠州银行了解这一困境后,在原“整村授信”的基础上,实行“一户一策”二次赋能,为其匹配了100万元专项贷款,定向用于生产线升级。“这笔钱来得太及时了!”何伟录兴奋地说,“以前我们只能卖原料,现在可以深加工,生产礼盒装榧仁,附加值翻倍,产业链又拉长一截。”
通过“整村授信+一户一策”双组合的模式,赵家镇的榧农们如今开始了“二次创业”,不仅搞起了深加工,还打造了集古树观光、香榧采摘、加工体验于一体的文旅项目。“一片榧林、多重收益”,实现着从“卖原果”“卖农产品”到“卖文化”“卖体验”的转型升级。
一坛黄酒的数据化新生:传统技艺与现代金融的碰撞
如果说香榧结果要十五年,一坛上好的绍兴黄酒陈酿也至少需整十载。这两个产业,都是时间的艺术,也都是资金的考验。
夏制酒药、秋制麦曲、立冬开酿、立春榨酒,循着千年古法,黄酒在陶坛中历经四季沉淀,待时光酝酿,方成酒盅里醇厚绵长的陈年佳酿。作为绍兴特色产业的“金名片”,绍兴黄酒酿制技艺早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站在时代浪潮中,这一古老产业正积极破局,打响一场关乎传承与新生的“战役”。

图为稠州银行调研绍兴太酿酒厂仓储现场 富诗依/摄
在柯桥兰亭,拥有近30年历史的老牌黄酒企业太酿酒厂便走在这场“战役”的前沿。近年,太酿酒厂“子承父业”的企业负责人陈凯继承祖传的酿造技艺后,一直梦想着能让“老酒”“焕新”。他的梦想版图里包含升级智能酿造生产线、完善仓储物流设施、开拓线上销售渠道等一系列措施,面临着不小的资金缺口。传统银行贷款需要固定资产抵押,而这家酒厂最值钱的就是那些正在发酵的酒坛。“一坛三十年陈酿市场价可能上万元,但在银行眼里,这些都不能作为抵押物。”陈凯无奈地说。
稠州银行绍兴分行在了解情况后,启动了一套全新的授信流程。依托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该酒厂进行了全方位的“数据画像”:通过梳理该酒厂与上游糯米供应商的长期稳定结算记录,到下游经销商的及时回款流水,再结合纳税申报、水电费缴纳等关联数据,精准勾勒出一个真实、立体的企业经营状况。基于这些数据分析,该行最终为这家酒厂精准匹配了400万元授信。利用这笔资金,这家老牌黄酒厂完成了智能化改造,实现了标准化生产,既保留了传统风味,又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没想到,数据成了我们最宝贵的资产”陈凯感慨道,“我们不仅要保住老祖宗的手艺,还要让它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陈凯一席话道出了传统产业新生代继承人的心声。
借助资金流平台的“透视”能力,该行不仅实现了对中小企业信用状况的精准识别与风险管控,更成功将数据要素转化为企业实实在在的融资能力。据了解,自2025年7月该平台上线以来,稠州银行已为超100户企业构建“数据画像”,破解传统尽调可能存在的盲点和信息不对称难题,为“有活力但缺抵押”的中小企业“活血造血”。
一条千年产业的共赢之道:金融赋能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
金融活水的注入,让两大千年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更深远的影响正在产业链上蔓延……从种植到加工,从产品到文化,从生产到体验,一条更加完整、更具价值的产业链正在形成,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空间,为千年香榧产业的“二次创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而黄酒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和线上化运营,不仅带动销售额的增长,也间接为当地创造了无数就业岗位,让古老酿酒技艺得以薪火相传。
“金融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稠州银行绍兴分行行长徐敏燕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化‘整村授信+一户一策+数据授信’三轨服务模式,让绍兴的千年产业在新时代赢得新的机遇。”
香榧结新果,黄酒酿新篇。在绍兴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两个千年产业双翼齐飞,在金融春风的托举下,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