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看真企鹅,员工当工位牛马”——近日,一封来自南极的全员信让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陷入舆论漩涡。据新东方教育版块员工透露,在公司纪念日当天,他们刚结束课程便连夜加班制作续费方案,而信中对南极风光的细致描写却让他们感到“讽刺”。社交媒体上,不少员工直言“无法共情”,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
编辑丨墨墨
综合自丨天天在线新财经、每日经济新闻、界面新闻、新京报评论、红星资本局等
“老板在南极看企鹅,你在工位改PPT”
2025年正值新东方成立32周年,俞敏洪乘坐最高入住价达148万元的南极游轮,在旅途中写下这封992字的全员信。信中,他以“浩瀚的洁白、翡翠般的冰山”等词句描绘南极景观,将南极企鹅的团结精神与新东方人面对风雨的历程相提并论,更以“24小时阳光”的环境强调“坚守的意义”。然而,这封本应激励员工的信件,却因17次使用“我”、5次提及“南极”,被员工批评为“个人游记”,甚至有员工调侃:“今夜,所有xdfer(新东方人)都是南极人。”

“冰鸡汤”浇灭奋斗热情,员工需求转向务实
争议的核心在于老板与员工的“反差感”。当俞敏洪在南极享受“24小时阳光”时,员工们正面临“24小时超长待机”的工作状态。有员工直言:“你在游艇上感悟人生,我在工位上饿着肚子改方案。”这种对比让信中描绘的南极风光显得格外讽刺,甚至被批评为“冰鸡汤”。
网友评论两极分化:有人认为“老板应少点鸡汤,多点实际行动,比如加薪”;也有人表示理解俞敏洪的励志初衷,但强调“时代变了,打工人更需要看得见的关怀”。新京报评论指出:“员工的愤怒源于不公平感——为企业拼命的人得不到认可,而高层却能游山玩水。”
俞敏洪连发10条南极视频,未提员工困境
争议未平,俞敏洪的社交媒体动态又添新火。11月18日,他连发10条南极旅行视频,分享穿越德雷克海峡、乘坐夏古号邮轮等经历,并在评论区解释:“前几天没信号,视频是四天前做的。”视频中,他反复强调“南极之行让我更懂坚守的意义”,却未提及员工的加班困境。


据极目新闻报道,俞敏洪乘坐的夏古号邮轮从巴黎出发,20天旅程人均约30万元,且需隔年返回南极,最快需等到2027年。某旅行平台显示,该邮轮29天28晚的航线仅剩豪爵套房,一人入住价约148万元。11月18日下午,俞敏洪在抖音发布视频,宣布新东方将成立青少年探索中心,计划明年冬天开启南极考察之旅。
新东方转型关键期:业绩承压,高层变动
公开资料显示,新东方创立于1993年,2006年成为首家海外上市的中国教育机构,业务覆盖留学咨询、学前教育、在线教育等领域。然而,当前公司仍处于转型关键期,面临现实经营压力。
2026财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新东方净营收15.23亿美元,同比增长6.1%,但股东应占净利润同比下降1.9%。教育新业务成为增长主要动力,收入同比增长约15.3%。东方甄选作为转型重点,营收却同比下降32.7%至43.92亿元,净溢利大幅下滑97.5%。
本月初,俞敏洪确认东方甄选前CEO孙东旭离职,结束了其与新东方18年的缘分。此前,董宇辉的离开已让公司失去核心主播。如今,“左膀右臂”先后离场,新东方的转型之路愈发艰难。

认知错位:企业叙事与员工需求的碰撞
这场风波本质上是“认知错位”的体现。俞敏洪试图用企鹅精神诠释企业情怀,而员工更关注“工资能否按时发放”“今晚能否准时下班”。新京报评论指出:“企业要走得更远,不能只靠创始人的独角戏,更要靠基层员工的坚守。”
32岁的新东方曾创造转型奇迹,其坚韧值得尊重。但在当下,如何平衡高层激励与员工关怀,或许是新东方需要重新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