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王彤旭)2026年银行业“开门红”营销战役的号角,比往年更早地吹响了。这场关乎全年业绩的开局之战,正以超前的节奏在各大银行间展开。
近日,中国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包括恒丰银行、浦发银行合肥分行、华夏银行太原分行等股份制银行,以及珠海农商行、宁波东海银行、稠州银行绍兴分行、北屯国民村镇银行、浙江桐乡民泰村镇银行等中小机构,均已召开2026年“开门红”动员会议。各家银行立足自身定位,围绕存款吸纳、信贷投放等核心目标,为年末收官与新年开局绘制战略蓝图。

图为客户在中国银行江苏连云港核电支行营业大厅办理业务。(资料图,图片由CNSPHOTO提供)
“打好‘开门红’,要奋勇争先,做到‘谋划早、行动早、抓得早’。”11月2日,浦发银行合肥分行行长李跃凯在启动会上强调。该行不仅明确了目标方案,还通过播放经营机构视频、组织29家机构签署责任书等方式强化执行力度。恒丰银行则在三季度工作会议中提出,要摒弃“基数思维”,通过“织网”策略与大数据驱动识别目标客户,构建符合自身禀赋的发展模式。
华夏银行太原分行将“快”字作为核心策略,要求在公司金融与零售金融板块同步推进,在年末冲刺、项目储备及开门红布局中抢占先机。相比之下,中小银行表现更为活跃:兴山农商行提出统筹打好“开局起步”预备战;晋中开发区农商银行邀请专业培训师解读储客方案;宁波东海银行更以“起跑即冲刺”的姿态,在10月11日的部署会上明确“收官攻坚”与“开门布局”双线并进。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中小行筹备时间较往年大幅提前。10月27日,珠海农商银行召开动员会,强调坚守“支农支小”定位,通过金融“五篇大文章”确保全年目标达成。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分析称,银行提前启动“开门红”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业绩压力:净息差收窄压缩利润空间,存款利率下行推高揽储难度,迫使机构通过提前锁定核心资源与市场份额来应对竞争。
为冲刺“开门红”,多家银行已推出创新揽储活动。湖北银行近期推出“存款享好礼”计划,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达1.75%,并设置“新户礼”“推荐礼”“晒单礼”三重奖励:新户存1万元以上可兑换米面粮油;老客户推荐新户双方均可获礼;客户出示他行到期资金截图即可参与预约存款并兑换礼品。
交通银行则推出“资产提升有好礼”活动,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客户完成日均资产提升任务可领取40元至600元支付贴金券;中国银行某分行针对月末金融资产提升的客户,提供6元至300元微信立减金;日照银行某支行推出资产提升积分计划,达标客户最高可领129元微信立减金。
在物资筹备方面,福建上杭农商行与紫金农商行已发布2026年“开门红”宣传品采购招标公告。前者预算92.65万元,后者采购品类涵盖粮油、厨房用品、电子产品等。浙江桐乡民泰村镇银行则通过专题培训提升员工实战能力,其定期存款续存策略包括:深耕“银发客群”归集养老金、聚焦“临界客户”推动资产升级、紧盯“到期客户”确保续存提升。
高政扬认为,银行“开门红”需从规模竞赛转向深度价值经营。首先,优化考核体系,降低单一规模指标权重,纳入客户质量、资产质量等维度,避免盲目冲规模引发风险累积。其次,深入调研客户需求,推出差异化、场景化金融产品,实现从一次性销售到长期服务的转变。最后,坚守合规底线,警惕过度营销导致的客户疲劳与监管风险,通过差异化定位跳出低层次价格竞争。
“转型的核心在于打破‘开门红’即短期冲刺的惯性,实现客户黏性提升与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高政扬强调。在这场提前打响的战役中,银行业正通过战略调整与模式创新,为全年业绩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