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电商行业进入出清期:效率与现金流成竞争关键

时间:2025-11-21 21:09:13 来源:大猫财经Pro 作者:大猫财经Pro



*此图由AI生成

作者| 史大郎&猫哥

来源| 是史大郎&大猫财经Pro

大扩张时代,已经悄然落幕。

今年双十一,全网交易总额逼近1.7万亿,但市场氛围却显得异常平静,消费者对于“战报”的热情似乎已大不如前。平台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然而消费者的购物狂欢却不再如往昔那般疯狂。

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标志着消费者及消费社会正逐渐走向成熟。

然而,对于电商行业而言,这却意味着更加艰难的挑战,竞争日益激烈,行业正步入出清期。

去年,有业界大佬曾预言,“未来五年中国电商的渗透率将突破40%”,而这一预测是基于“当前30%的水平”。

但现实却显得颇为严峻,今年1-9月份,电商渗透率仅为25%,与预测相差甚远,甚至“30%的水平”也掺杂着不少水分。

中国电商渗透率的天花板,在2023年达到27.6%后,2024年已下滑至26.8%。

过去十多年,电商行业经历了高速扩张与技术革新,各种业态层出不穷。但随着互联网红利的逐渐消退,增长已触及天花板,新增用户不再是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如果说过去是“开疆拓土”的时代,那么现在则是“死守城门”的时期,竞争已陷入白热化。

平台间究竟在争夺什么?答案是用户时长。

用户每多停留一分钟,就意味着消费欲望的增强,进而带来品类份额与用户消费预算的提升。这一分钟,对于平台而言,就是订单与成功的关键。

在需求端增量不明显的情况下,平台只能卷供给,各大平台开始跨界竞争。

今年的“外卖大战”便是明证,谁能想到美团、京东、淘宝会在这片战场上打得不可开交?

互相杀入对方腹地,已成为常态。现在的电商行业,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

“所有平台都在做所有的事情”。

电商的存量竞争,已陷入一个怪圈,供给日益同质化,卷完流量后,增长仍困于困境之中。

下一阶段的出清,或将更加迅速。

潮水退去,如何穿越周期?

答案其实很简单,回归零售的本质。

过去,大家热衷于争“王”,什么“流量为王”、“内容为王”、“生态为王”,各种玩法、业态层出不穷,直播、小程序、即时零售、全渠道、全品类应有尽有。

但这些只是手段,本质上,它们都是为了解决问题:

如何以更低成本将货物送到消费者面前;如何更高效地完成交易与履约;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归根结底,它们都在追求一件事:效率。

这个效率是供给与需求之间匹配的效率,谁能以更低成本、更快速、更稳定地将货物送到消费者手中,谁就能赢得市场。

这需要的是一种长期主义。

这需要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供需匹配能力、面对冲击稳定基本盘的能力,以及不被短期竞争拖入泥潭的能力。

以补贴为例,在追逐增量时,补贴无疑是利器,用补贴换市场至今仍是电商的明规则。但补贴构建的增长,究竟是能力增长还是成本增长,则需另当别论。

补贴全用在C端,确实能带来低价,但补贴结束后呢?

通过牺牲商家利润换来的低价,注定不可持续。

如果补贴用在供应链上,同样能带来低价,但这种低价是通过更低的采购成本、更高的供应链周转效率、更强的履约能力实现的。

这种“低价”源于效率,这种可持续的低价,将构筑起长期发展的壁垒。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而对于平台而言,底层能力决定上限。

摊子铺得越大,短板就越多,不盲目扩张,反而更加坚固。

用战略定力面对市场竞争,不被短期热点牵着走,而是追求长期的结构效率。

在某种程度上,“慢就是快”。

而且,“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现在主打应该是现金为王。

今年,这场由京东发起、阿里跟进、美团被迫接招的即时零售大战,即所谓的外卖大战,全是靠钱堆起来的。现金是大战的门票,也是胜负的关键。

大半年过去了,大家都在拼价格、拼补贴、拼毛利,利润被极致压缩。

进攻与防守,全靠砸钱,目前,三家已烧钱近500亿,拼的就是财大气粗,市占率变化显著,美团从70%左右的份额降至50%,降下来的份额被阿里和京东瓜分。

这里面,最缺钱的,就是美团,手里现金1700多亿,而京东在2000亿级,阿里则高达5000-6000亿。

有咨询机构预测,补贴完全停止后,外卖订单整体份额将发生变化,淘宝占34.2%,京东占33.5%,而美团则降至28.9%,从“老大”变为“老三”。

格局未定,烧钱不止,账上的现金依然是保障。

当然,现在电商的出清阶段,大家拼的也不是现金“躺”在账上,而是花钱的效率。

比如,这场即时零售大战,外卖到底有没有引流电商呢?

至少目前来看,尚不明确。

从时间线来看,电商增量是从国补开始的,外卖的拉动作用到底有多大,很难量化。而当初内置的外卖频道,也开始成立单独APP,引流即将“证伪”。

对于未参与的平台而言,他们的“三国杀”倒是为行业蹚了雷。

现在,电商出清阶段,行业依然是重投入的时期,后续的现金拼杀,自然也不会少。

竞争进入深水区,平台间逐渐拉开差距,谁的现金更充足、更有效率,才能支撑他们走到行业新周期的门口。

穿越周期,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继续留在牌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