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Pixabay
11月12日,传音控股发布公告称,为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与国际品牌形象,同时拓宽融资渠道,拟在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这一动作背后,是传音控股正面临的业绩下滑压力——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495.43亿元,同比减少3.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4.97%。公司表示,净利润下降主要受市场竞争加剧及供应链成本上升影响,导致营业收入与毛利额减少。
在此背景下,传音控股能否通过港股上市实现业绩反转,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尽管在国内市场知名度有限,传音控股在海外尤其是非洲市场享有盛誉,被誉为“非洲之王”。2006年,波导手机海外市场负责人竺兆江离职创立传音,并将战略重心转向海外。2019年,传音控股在A股上市,其招股书显示,公司手机产品全部销往海外。据IDC数据,2019年传音在非洲市场占有率达52.5%,排名第一;印度市场占有率6.8%,排名第五;孟加拉国市场占有率15.6%,排名第二。
传音在非洲市场的成功,离不开其深度本土化策略。针对非洲消费者需求,公司研发了黑人肤色摄像技术、夜间拍照捕捉技术和暗处人脸识别解锁功能等个性化应用;针对非洲局部地区经常停电、温差大、手部汗液多等问题,公司开发了低成本高压快充技术、超长待机、环境温度检测的电流控制技术和防汗液USB端口;针对非洲消费者的娱乐偏好,公司设计了适合非洲音乐的低音喇叭和收音机功能。
招股书显示,2019年上半年,传音销售了3814.54万台功能机和1656.88万台智能机。其中,智能机平均售价为441.73元/部,功能机平均售价仅为62.38元/部。传音通过低价功能机快速占领市场,同时在智能机上搭载多摄像头、大容量电池和高容量存储等功能,以高性价比吸引消费者。深度本土化与低价策略,让传音在非洲市场站稳脚跟。
值得一提的是,据IDC数据,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2%至11.7亿部,创2013年以来最低水平。然而,传音控股却实现了逆势增长——2023年,公司收入622.95亿元,同比增长33.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37亿元,同比增长122.93%。公司表示,新市场开拓战略取得成效,重点区域市场份额提升,整体出货量及销售收入增长。
资料显示,传音自2015年以印尼为起点进入东南亚市场,2016年布局印度。2023年,公司在非洲的收入为220.64亿元,同比增长6.74%;亚洲等其他地区收入392.56亿元,同比增长55.19%。新市场成为传音控股新的增长极。
2024年,传音控股业绩增长放缓——收入687.15亿元,同比增长10.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49亿元,同比增长仅0.22%。从出货量来看,传音仍保持两位数增长。据IDC数据,2024年传音智能机全球出货量为1.07亿台,同比增长12.7%,市场份额为8.6%,排名全球第四。公司表示,收入增长源于新兴市场开拓及产品升级,但扣非净利润下滑受市场竞争和供应链成本影响,毛利率有所下降。
2025年,传音业绩出现下滑。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495.43亿元,同比减少3.33%;净利润21.48亿元,同比减少44.97%。出货量波动是原因之一——据IDC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传音掉出全球智能手机前五;第二季度出货量251万台,同比微减1.7%;第三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13.6%,为292万台。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存储芯片市场的变动。长江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受AI对存储需求爆发性增长及存储原厂对供给端把控的共同影响,存储价格自第二季度末持续上涨,对传音控股盈利能力产生较大影响。目前,存储供给端仍然紧缺,头部原厂以HBM(高带宽内存)为主,消费类存储价格或仍面临挑战。
据摩根士丹利数据,过去两周,2025年第四季度服务器DRAM报价飙升近70%,NAND合约价上涨20-30%。其表示,内存上行周期通常持续4-6个季度,下游PC、手机和消费电子供应链将面临成本压力和利润挤压。
TrendForce集邦咨询则表示,在智能手机领域,DRAM价格强势上涨成为推高成本的核心因素。2025年第四季DRAM合约价格同比上扬逾75%,以存储器占整机BOM成本约10%~15%估算,该项成本已被垫高8~10%。随着DRAM及NAND Flash合约价格持续攀升,预估明年整机BOM成本将在今年基础上再提升约5~7%,甚至更高。对于利润偏薄的低端机种,品牌端将调降该产品占比,同时上调全系列产品终端售价以维持运营。
显然,存储芯片涨价对依靠功能机和低端智能机占据非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传音控股影响较大。
面对供应链涨价带来的影响,传音控股已在布局中高端机型。在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公司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手机业务稳健拓展,强化中高端产品突破。公司坚持以用户价值为导向,加大研发资源投入,在影像、AI、充电、基础体验等技术领域重点打造产品价值点,提升中高端产品竞争力。
尤其是在AI领域,传音控股已建立一定的技术壁垒。据公司财报,其持续投入研发AI-BestMoment技术、AIGC图像编辑和创作技术、Universal Tone升级版多肤色影像技术和AIRAW画质增强技术、多光谱感知的多肤色还原技术、EVS、TapAnyZoom创新影像技术,并通过公司影像平台(TIM)进行能力整合,打造新一代AI影像系统。
在应用生态方面,传音针对新兴市场流量成本高、网络不稳定、带宽低、内存配置低等特点,自主研发了流量节省、弱网网络连接、无网通讯、内存融合、感知调度、游戏高帧稳帧、本地化小语种语音识别、AI自动接听、AI声纹降噪、AI通话摘要、AI视效增强、AI拍照解题等技术,获得南德72个月流畅A级认证。同时,旗下手机均搭载基于Android系统平台二次开发、深度定制的传音OS,开发了应用商店、广告分发平台、大数据服务平台以及手机管家等应用程序。
此次,传音计划赴港上市,也是为了加码AI,深化全球布局。公司计划将上市募集的资金用于(包括但不限于)AI等前沿技术研发及产品迭代、拓展国际化营销和销售布局、增强公司品牌知名度、加强扩品类业务和移动互联板块生态链的建设、营运资金及公司一般业务用途。
从“非洲之王”到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厂商,传音凭借深度本土化与低价策略在新兴市场站稳脚跟。存储芯片价格的持续上涨,正考验着传音的性价比竞争力,而AI技术的积累与中高端产品的突破,则成为其应对挑战、寻找新增量的关键路径。传音控股选择赴港上市,也是为了积累更多资本以面对未来的行业变化。
作者丨五仁
来源丨征探财经(ID:teccj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