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西贝1.8万员工薪资改革:稳住一线,重塑餐饮竞争力

时间:2025-11-18 15:21:04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时代周报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林佳

今年以来,头部餐饮企业正经历一场全链路调改:从优化菜品结构、调整前厅动线,到提升现场制作比例、升级门店体验,行业普遍将“看得见的品质感”与“桌面的体验感”重新置于核心位置。这场变革不仅发生在后厨,更深刻影响着前厅一线——工序复杂化、节奏加速化、岗位细分化,让服务伙伴成为压力最大的环节。一线员工的稳定性,正成为决定正餐企业服务一致性、调改落地成效的关键变量。


工资条改革:从“减排班”到“加薪包”

餐饮业有句老话:“锅里七分味,桌上一半分。”一名熟练的服务伙伴,需精准把握上菜时机、换盘节奏、添水频率,甚至捕捉客人未言明的需求。这些“隐形动作”往往决定着顾客的复购意愿。在西贝门店,许多服务伙伴在同一岗位深耕三至五年,他们熟悉常客的点单习惯,能在高峰期稳住节奏,更懂得如何托起陌生客人的体验。要留住这样的老员工,需让他们感受到职业尊严、收入确定性,以及努力被及时看见的价值。

9月某晚,西贝在行业波动期召集全国1.8万名员工开会,核心承诺仅一句:“不准减排班,不准裁人。”这句话迅速落地为工资条上的变化:自9月起,每位一线员工新增500元固定薪酬;10月起,叠加300-800元月度浮动奖励,奖金与门店服务表现、顾客体验等维度挂钩,表现越优,奖金越高。

技能可视化:徽章背后的即时激励

西贝的激励体系正变得更“看得见”。走访门店时,可见服务伙伴肩上的绶带挂满技能徽章:有人佩戴三四枚,有人已集齐十余枚。每枚徽章对应一项新技能与300元奖金。“努力能立刻得到回报,大家的学习劲头完全不同。”一位前厅员工表示。这种“技能清单”模式,将员工成长与收入增长直接绑定,形成正向循环。


团队激励升级:千万奖金池驱动门店竞争

团队层面的激励同样在强化。总部每月设立超1000万元“赛场奖金池”,根据顾客体验评分、食安检查结果等指标向门店发放“奖金包”。以北京蓝港店为例,该店10月获得4.15万元团队奖金,人均约1000元。这种即时、具象的反馈机制,让一线员工首次清晰感知到:门店表现与个人收入直接相关。

生活保障:从食宿到公益的“托底”行动

餐饮业的员工稳定,不仅取决于薪酬,更关乎生活体验。西贝为一线员工提供“包吃包住”福利:三餐固定供应,下午增设“加油餐”。这些朴素却持续的供给,在高流动性的餐饮行业中成为留人关键。

更深层的支持来自运行18年的“贝爱公益系统”。该项目由西贝首席贝爱公益官张丽平负责,累计为826名员工提供应急救助1842万元,为16142名员工子女发放助学金2206万元,覆盖3.3万人次;截至2025年,公司还在偏远地区捐建20座乡村儿童操场。这些持续的细微关怀,为员工提供了最真实的安全感——“知道背后有人,往前冲时才无后顾之忧”。


人本位竞争:稳住一线,赢得未来

调改时代的餐饮行业,正从“比速度”转向“比稳态”,从“流程竞争”升级为“人本位竞争”。顾客为何重复选择一家餐厅?不是因为广告记忆点或流量推送,而是因为“人稳、节奏稳、体验稳”。西贝通过涨薪、技能激励、赛场奖金、食宿保障、公益兜底等举措,将“稳住一线”作为调改工程的底层逻辑。当员工愿意留下、有干劲、有盼头,服务节奏自然稳定,顾客体验随之提升,门店经营也随之稳固。

在产品同质化、价格透明化、竞争理性化的当下,品牌差距的真正分水岭,不再是外在标签,而是内部体系的成熟度——尤其是最基层、最不起眼的一线节点。西贝选择将激励与保障压到最前端,是一次从后台走向前台的组织重构。在这条高度依赖人的赛道上,一桌菜的未来,从来由“人”决定,而非锅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