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国家级国际化消费中心城市新增10城,未来考核重点解析

时间:2025-11-24 20:49:48 来源:国是直通车 作者:国是直通车



文/尹倩芸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迎来重要发展节点,商务部与财政部联合公示的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城市名单引发广泛关注。

近日,商务部和财政部两部门正式公示了“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城市评选结果”,全国共有15座城市成功入选,标志着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迈入新阶段。

此次评选,除了2021年先期入选“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的5座城市外,又有10座城市脱颖而出,成为新晋试点。这10座新晋城市,各具特色,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官方此前发布的《关于开展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工作的通知》,入选城市将获得中央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其中,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每个城市将合计获得2亿元补助,其他城市则合计补助1亿元,为城市消费环境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五城先行,成效斐然

翻看此次公示名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这5座城市赫然在列。早在2021年,国务院就已批准这5座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为全国消费升级树立标杆。



经过四年多的精心培育,这5座城市在国际消费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商务部介绍,截至今年7月,这5个城市的社零总额占全国比重超过八分之一,国家级示范步行街数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中华老字号数量约占三分之一,消费品进口占全国比重达一半以上,离境退税销售额占全国比重七成左右,充分展现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强大引领力。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境外旅客入境消费占GDP比重约0.5%,而世界主要国家入境消费占GDP比重在1%到3%之间。因此,有分析认为,要想充分释放入境消费的巨大潜力,应当优先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入手,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消费环境。

新晋十城,特色鲜明

除了上述5座城市外,另有10座城市成功入选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它们分别是南京、杭州、厦门、青岛、武汉、长沙、深圳、成都、昆明、西安。这些城市各具特色,发展潜力无限。

根据商务部官网信息,此次试点城市的入选条件十分严格,包括符合条件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及其他消费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大、境外旅客较多的地市级及以上城市。这些城市在消费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和巨大潜力。

深圳和成都作为万亿级消费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24年均突破一万亿元,消费市场繁荣活跃,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西安、南京、长沙、武汉、杭州作为所在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增速位列全国前列,综合实力强劲。同时,这些城市还拥有享誉世界的旅游资源,如兵马俑、黄鹤楼、西湖等,成为外国游客入境游的热门城市,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增添了独特魅力。

昆明、青岛和厦门则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昆明是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三角经济圈“三圈”交汇点,为国际消费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青岛作为除北京之外的北方消费第二城,定位为北方的对外开放门户,特别是韩国游客入境比例高,消费市场多元化。厦门作为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交通便利,海港优势明显,还有深厚的侨乡资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青岛作为北方消费的重要城市,不仅消费市场活跃,还积极打造对外开放门户,吸引大量韩国游客入境消费。厦门则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侨乡资源,成为东南沿海地区国际消费的重要节点。

这些城市做对了什么?

对于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很多城市都表现出迫切的心态。此前,包括成都、杭州、西安等众多城市,不仅将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写进地方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了具体的行动计划,积极推动消费升级。

那么,以“买全球”“卖全球”为特征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该如何建设呢?

一部分城市通过挖掘自身优质产业资源,形成独特的供给能力。例如,杭州数字经济占比高,发展数字消费具有坚实基础。杭州市市长姚高员曾提到,要充分激发数字消费潜力,全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数字消费发展指明方向。

有些城市则依托独特的地理和文化优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消费体验。例如,昆明瞄准“南亚东南亚入境消费第一城”的目标,为南亚东南亚居民开展商贸、旅游等活动提供出入境便利,打造特色消费品牌。

重庆则凭借其独特的“夜经济”优势,将发展夜间经济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重要内容。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7万亿元,其中60%以上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充分展现了夜间经济的巨大潜力。

不少专家指出,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避免千篇一律,实现差异化消费体验,才能提高对全球消费者的吸引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未来面临关键考核

为期两年的“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成效,将成为未来10座城市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关键考核。这些城市需要在试点期间展现出强大的消费引领力和国际影响力。

从官方释出的信息可见,未来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将着眼于三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丰富高品质消费供给。包括创新“商旅文体健”的融合消费场景,建设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品牌。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离境退税,提升消费便利性。

二是优化涉外支付服务。主要体现在外卡POS机覆盖密度和外币兑换点的建设力度上,为境外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支付环境。

三是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包括完善的便利设施配套以及多语种服务,为境外消费者提供更加贴心、周到的服务体验。

眼下,不少城市已围绕上述发展方向作出具体部署,积极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一个更具国际吸引力、更便捷友好、更具特色的消费中国,将在这些城市的探索中更加清晰,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加优质的消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