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十年的商业版图中,外卖行业始终是备受关注的赛道。这场围绕“吃”展开的竞争,在近年来愈发激烈,而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外卖骑手,正是这场战役中最关键的“步兵”——他们用速度连接起线上订单与线下餐桌,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纽带。
这个行业如同巨大的就业蓄水池,为无数在时代转型中寻找方向的人提供了奋斗的入口。陈卫平和黄晓琴的故事,正是这股浪潮中的典型缩影。
从创业老板到外卖骑手:负债50万的逆袭起点
江西人陈卫平的人生轨迹充满转折。他曾当过兵,在大学做过安保,进过工厂流水线,也在工地搬过砖。互联网电商兴起时,他开过淘宝店,赚到第一桶金后又在福建开设小型服装代工厂,承接“卡宾”“七匹狼”等品牌的订单。巅峰时期,工厂年净利润达五六十万元,几年间攒下上百万元积蓄。
2020年,30岁的陈卫平带着对未来的期许,将全部资金投入健身房生意。然而,装修完毕的健身房刚开业便遭遇疫情冲击,不仅投资打了水漂,还背负了四五十万元的债务。一夜之间,他从意气风发的小老板沦为急需现金流的负债者。
“当时觉得外卖门槛最低、来钱最快,就咬牙入了行。”2020年底,陈卫平在福建穿上饿了么骑手服,开启了第一段骑手生涯。但跑了一年多后发现,订单单价和密度难以支撑高额还债需求。“在福建每天跑10个小时,月入过万很难。”
转战杭州:月入过万的突破
2021年,陈卫平与跑单时认识的朋友将目光投向福州、上海、杭州三座城市。福州不愿再待,上海消费太高,最终选择被互联网重塑的“电商之都”杭州。揣着凑来的一万多元,两个江西男人踏入了陌生城市。
初到杭州,陈卫平花1000多元租下20平方米的房间,购置电瓶车、头盔和餐箱,满心期待投入工作。然而现实给他泼了冷水——杭州商圈如迷宫,商家藏在写字楼与小巷深处,第一个月仅赚到4000多元。“这样下去还债遥遥无期,必须找个队长带。”朋友的提醒点醒了他。
彼时,外卖行业已从野蛮生长转向精细化运营。平台推出“团队”模式,以商圈为单位,由经验丰富的“队长”带领,享受派单倾斜的同时承担更严格的纪律。这种模式为陈卫平提供了突破口。
遇到引路人:从新手到队长的蜕变
在陈卫平寻找方向时,30多岁的衢州女性黄晓琴也在经历人生剧变。这位来杭州十多年的创业者,曾开过图文店、做过婚礼策划,2020年因父亲患病离世留下巨额债务,被迫成为饿了么骑手。她以惊人毅力投入工作,最疯狂的一天从早7点跑到晚12点,完成127个订单,收入800多元。2021年,她成为饿了么外卖骑手队长。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卫平在抖音刷到黄晓琴的视频。视频中,这位队长讲解跑单技巧,内容专业实在。他私信询问加入条件,得到干脆回复:“只要能每天坚持跑单就行。”通过引荐,陈卫平加入了以杭州西溪银泰商圈为核心的配送团队。
“对我们骑手来说,最难的不是送餐,而是取餐。”陈卫平解释道。送餐可依赖导航,但取餐时面对模糊的商家信息,骑手常在招牌丛林中晕头转向。黄晓琴的解决方法是“认店”——每天下午1点到5点订单平峰期,她关掉接单软件,带着新人穿梭商圈指认餐厅。“最快也要一个星期才能熟悉整个商圈。”
在队长带领下,陈卫平迅速完成“新手期”蜕变。他脑中的杭州从模糊色块变为精确的商家坐标与最优路线。第二个月,收入从4000多元跃升至8000多元。为进一步增收,他每天工作13至14个小时,清晨7点出门,深夜12点收工,月收入稳定在万元以上。“最厉害的骑手一个月能赚两万多,多付出就有多收获。”
成为骑士队长:责任与效率的平衡
随着本地即时零售新浪潮兴起,淘宝推出闪购业务,文件、药品、生鲜等商品均可通过外卖箱送达。这不仅是业务延伸,更是对城市运力体系的压力测试。“闪购骑士”需具备更强认路能力与应变技巧,陈卫平的收入也随之上涨。“现在单价和补贴提高,跑10个小时就能赚到以前13、14个小时的钱。”成为闪购骑士后,他月收入最高超过一万五千元。
2024年9月,陈卫平从资深骑手晋升为“蜂跑”模式小队长,管理40多名骑手。“蜂跑”模式通过提升近距离订单派单密度,让骑手多跑多送获得可观收入。作为队长,他的工作被切割为两半:一半是骑手,维持收入;一半是管理者,处理团队问题。下午1点到5点订单平峰期,他主动空出时间开导心态崩溃的队员或解决突发问题。
“团队名额有限,必须把机会留给真正想赚钱的人。”陈卫平从黄晓琴身上学到责任与担当,也保留着前老板的思维:效率与规则是商业系统的基石,对于“打酱油”的队员,团队会定期淘汰。
夺回生活主动权:债务清零在望
跑外卖多年,陈卫平感受到算法系统的变化。以前超时投诉加差评会损失收入,现在“超时5分钟内免责”,平台还推出“服务分”试点,通过积分正向引导保障骑手安全。商家定位精准度提升,“卡餐”时间减少,这些优化为骑手节省了宝贵时间。
但委屈仍不可避免。他曾遇顾客填错地址却破口大骂,送餐后还被推搡辱骂。他选择报警,“这份职业需要认真对待”。如今,陈卫平在杭州有了稳固的生活:租住的房间空调、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每月吃饭开销3000元左右。上个月作为队长的收入是13000元,虽比纯跑单时少,但足以体面生活并稳步还债。
那笔四五十万元的债务曾压垮他的婚姻,当时孩子才一岁,一直由务农的父母在江西老家抚养。“他们说孩子可以养,让我先还清债。”如今,债务只剩下三四万元。陈卫平对未来规划清晰:“再干一两年外卖还清债务,存点钱就回家守着家人和孩子,安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