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朱成呈
2025年9月28日,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011.SH,以下简称“新光光电”)发布重磅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康为民因涉嫌相关事项,被嵩县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措施。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公告同时披露,新光光电已紧急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决定在康为民留置期间,由副董事长王玉伟代行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责,并履行董事会相关委员会成员职责;副总经理曲波则代为履行总经理职务。公司强调,目前控制权稳定,董事会及生产经营秩序均未受影响。
新光光电成立于2007年,是东北地区首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哈尔滨,在北京、深圳、惠州、武汉、西安、洛阳、南京等地设有分子公司及研发机构,核心业务聚焦光学制导、光学目标与场景仿真、光电专用测试及激光对抗等领域,为武器系统提供高精尖组件、装置、系统及解决方案。
新光光电的发展轨迹与康为民家族的科研基因密不可分。
康为民现年59岁,出身于“光学世家”。其父康松高是哈工大“八百壮士”之一,曾参与创建哈工大光学专业。据哈尔滨工业大学新闻网记载,1990年,康松高团队研制出我国首台标准硅光电高温计,并通过航空航天工业部鉴定,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延续父辈的科研路径,康为民1986年考入哈工大应用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从事光学研究。1994年至2001年,他担任哈工大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研究所副研究员,专注辐射测温领域;2001年后,任哈工大目标仿真与测试技术研究所所长,主导项目论证与管理。2007年创立新光光电后,他带领团队在康松高提出的光学相差理论基础上,研发出基于像方扫描原理的光学成像制导新技术,并实现工程化应用。
2020年,康为民向哈工大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582万股公司股份,并设立以父亲命名的系列奖励基金,彰显两代人对光学事业的坚守。
2025年7月24日,新光光电公告称,股东哈工大教育发展基金会计划在15个交易日后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300万股,占总股本3%。8月14日,基金会通过集中竞价减持82万股,持股比例降至5%;8月21日,再次减持18万股,持股比例降至4.82%,触及1%权益变动线。
财报数据显示,新光光电已连续三年陷入亏损泥潭。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50亿元、1.62亿元和1.72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67.17万元、-3916.79万元和-6795.84万元,亏损幅度逐年扩大。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仅2128.08万元,同比下滑58.77%;归母净利润-2078.73万元,同比下降16.35%。其中,光学目标与场景仿真系统收入同比暴跌65.89%,成为拖累业绩的主因。公司解释称,该业务承接的系统级项目尚处生产及装调阶段,验收周期长,导致收入确认延迟。
对于连续亏损,公司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回应称,疫情等因素对经营造成冲击,但改善措施已在公告中披露。
面对困境,新光光电在5月14日公告中提出,军品领域将聚焦模拟仿真、光学制导、激光对抗等方向,推动产品向“高端定制+批量生产+服务”转型;民品领域则进行战略梳理与组织架构优化,并加大研发和市场投入。
截至9月26日,新光光电股价报收42.70元/股,下跌1.32%,市值缩水至42.70亿元。在董事长留置、业绩承压的双重压力下,这家东北科创板“老将”能否突围,仍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