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 崔大宝
来源 / 节点财经
过去五年间,汽车产业正经历着电动化与智能化双轮驱动的深刻变革。电动化聚焦动力系统革新,而智能化则通过AI技术重构汽车的核心功能逻辑。地平线创始人余凯指出,智能驾驶将成为未来十年汽车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预计到2035年将实现超越人类驾驶员的技术突破。
这一预判已转化为实际行动。2024年地平线发布的城区NOA系统HSD,仅用一年时间便完成技术迭代。在2025年9月北京举办的「HSD先锋体验日」上,这款对标特斯拉FSD的高阶辅助驾驶系统,宣布将首发搭载于奇瑞星途品牌车型,标志着中国智能驾驶技术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据地平线副总裁吕鹏介绍,HSD系统采用「一段式端到端+强化学习」的革新架构,解决了传统两段式系统的三大痛点:响应延迟、信息损失和横纵向控制不协调。通过纯视觉技术路线与激光雷达兼容设计,系统实现了95%日常场景的拟人化驾驶,在盲区预警、防御性驾驶等场景中展现出专业司机级的判断能力。
「传统系统在路口盲区会保持原速通过,而HSD会主动减速观察,这种防御性驾驶策略极大提升了乘客的心理安全感。」吕鹏以实际场景为例,说明系统如何通过强化学习机制提升复杂场景的推理能力。
地平线已制定清晰的智能化发展路径:2028年实现专业司机水平驾驶,2030年达到顶级车手能力,2035年超越人类驾驶员。这一规划正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落地——截至2025年8月,征程系列芯片量产突破1000万套,覆盖全球40余家车企,在中国自主品牌智驾市场占据33.97%份额。
市场数据印证了技术领先性:每3辆自主品牌智驾车中就有1辆采用地平线方案。更值得关注的是,HSD系统已与超10款车型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在未来3-5年内实现千万级量产目标。
吕鹏:电动化是能源形式的转变,而智能化通过AI技术重构汽车形态。智能驾驶将使汽车从交通工具进化为「第三空间」,释放驾驶者的精力投入其他活动。
吕鹏:从规则驱动的1.0阶段,到感知与规控拼接的2.0阶段,现已进入稠密模态的3.0阶段。该阶段通过海量数据训练,使系统具备任意场景的通行能力,实现与人类驾驶行为的高度对齐。
吕鹏:特斯拉FSD因缺乏国内数据训练,存在非机动车道识别、非标信号灯判断等短板。HSD依托本土海量场景数据,在复杂路况适应性上具有显著优势,能精准识别中国特有的交通元素。
面对车企自研趋势,地平线采取「灵活开放」策略:既可为具备研发能力的车企提供芯片支持,也能向技术薄弱企业输出完整解决方案。吕鹏强调,智能驾驶需要「资源饱和攻击」,而多数车企难以在智驾领域投入与地平线同等的资源。
这种定位已获市场验证:通过每年数十亿的研发投入,地平线实现了芯片设计、软件算法、硬件开发的并行推进,将开发周期从「年为单位」压缩至「小时级」,构建起显著的技术迭代优势。
吕鹏预测,智能驾驶将在2030年前进入「iPhone时刻」,行业集中度将大幅提升。届时消费者对智驾系统的要求将从「可用」升级为「好用」,技术、迭代速度和口碑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地平线正通过持续的技术突破和市场验证,向全球智能驾驶领导者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