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银平
编辑 |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近期,银行业迎来新一轮监管风暴,多家银行因信贷管理、数据治理等核心业务问题收到巨额罚单。其中,广发银行因6670万元罚款成为舆论焦点,其IPO之路再添变数。
作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仅存的2家未上市银行之一,广发银行虽在资产规模、核心资本、营收及利润等方面表现优异,甚至超越多家上市银行,但自2009年启动上市计划以来,已历经16年坎坷仍未实现上市目标。
从过往IPO中止情况来看,内部治理问题一直是其上市的主要障碍。此次巨额罚单的落地,无疑让广发银行的上市前景更加扑朔迷离。
1
史上第三大罚单,年内银行业第二大罚单
6670万元的罚款金额,不仅是广发银行历史上的第三大罚单,也是今年除华夏银行8725万元罚单外,银行业收到的第二大罚单。广发银行此次被罚的主要问题包括相关贷款、票据、保理等业务管理不审慎,以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此外,两名相关负责人李工凡、陈卉被警告并罚款合计10万元。
在监管披露罚单信息的当日,广发银行迅速发布公告回应,称此次处罚是基于2023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该行开展风险管理及内控有效性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作出的处理结果。广发银行表示诚恳接受处罚决定,高度重视监管意见的落实,并已完成相关问题的整改。
近年来,广发银行一直是监管罚单的“常客”。据企业预警通统计,2025年以来,广发银行总行及各地分支机构已被处罚33次,罚款总金额达8284.98万元(不含针对个人的罚款金额)。
图源:罐头图库
除了本次处罚外,广发银行今年还收到两张百万级以上罚单。7月18日,广发银行无锡分行因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固定资产贷款管理不到位等多项违规行为,被无锡金融监管分局罚款210万元。3月3日,广发银行郑州中原福塔支行因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虚增存贷款,被河南金融监管局罚款180万元。
纵观今年以来广发银行收到的罚单,约9成涉及信贷业务违规。此外,近十年来,广发银行有约十位高管因违规违纪“落马”,其中包括3名董事长。这些事件严重损害了广发银行的声誉,也使其内部治理能力备受质疑。
2
超3.6万亿资产规模,IPO之路为何16年未果?
在中国银行业协会推出的“2024年中国银行业前100名单”中,广发银行排在第16位。该名单主要依据各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排名,除了广发银行,名单前25位的其他银行都已上市。
从规模及业绩来看,广发银行在股份行中并非垫底。截至2024年末,广发银行总资产、营业收入、利息净收入、归母净利润等规模数据均高于恒丰银行,甚至高于在A股上市的浙商银行和在港股上市的渤海银行。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广发银行总资产达3.69万亿元,较去年末的3.64万亿元增长500亿元。然而,这家资产规模超3万亿元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却迟迟未能上市,在国内银行业中极为罕见。
图源:罐头图库
广发银行的IPO之路始于2009年,但由于股权结构复杂、股东利益问题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上市计划未能推进。2011年,广发银行启动“A+H”股上市计划,由中信证券和高盛高华证券作为辅导机构,但因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市场波动和内部问题,上市进程再次受阻。
2014年,原董事长李若虹“落马”。2016年3月,中国人寿收购了花旗集团及IBM持有的广发银行36.48亿股股份,总对价约为233.12亿元,交易完成后中国人寿持股比例由20%升至43.686%,成为单一最大股东。然而,这一变动并未推动广发银行上市进程,2017年年中上市进展变更为“暂时中止”。
2019年上半年,广发银行提出“三至五年内实现公开上市”的计划,但由于内部治理、资产质量等问题,进展缓慢。2020年以来,广发银行持续优化结构、提升资产质量并强化内部治理,多次传出上市动态。然而,2021年5月,由中信证券辅导IPO的广发银行状态变为“辅导备案终止”。近两年,广发银行鲜少传出IPO进展,上市之路似乎按下了暂停键。
3
近17年营收、净利首次“双降”
在内控问题频发、IPO停滞的同时,广发银行的业绩也出现了不甚理想的情况。2024年,广发银行营业收入629.37亿元,同比下降0.63%;归母净利润132.59亿元,同比下降5.25%。这是近17年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双降”的情况。
2021年之前,广发银行资产规模和负债规模增长较快,除了个别年份,涨幅基本在10%以上。2020年总资产突破3万亿元,但2022年后资产及负债规模增速均下降。2022-2024年资产规模增速分别为1.72%、2.68%、3.86%。
广发银行存款规模占负债规模的比例在6成以上,总负债规模增长放缓与存款规模增长放缓有一定关系。截至2024年末,广发银行各项存款余额为2.26万亿元,同比增长3.47%。2023年、2022年存款规模增速分别为0.54%、3.59%。在居民存款规模大幅增长的背景下,广发银行的存款规模增速在同类银行中处在较低水平。
公司存款规模浮动较大,公司定期存款规模在连续下降三年之后,2024年末达到1.07万亿元,同比增长29.37%;但公司活期存款规模连续两年低速增长之后,2024年末为0.51万亿元,同比下降30.88%。
图源:罐头图库
和存款一样,2022年以来广发银行贷款规模增速也明显放缓。2022-2024年末贷款余额分别为2.05万亿元、2.07万亿元、2.1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6%、0.84%、3.08%。
营收和利润下滑,主要因核心业务中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双双下滑。2024年,这两项收入分别为496.51亿元、109.7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78%、7.43%。值得注意的是,广发银行投资数据表现亮眼,投资收益同比增长20.13%至66.72亿元,但由于占营收比重不高,未能阻止整体业绩下滑。
广发银行对信用卡业务有着高度依赖,过去两年营收不理想或与信用卡业务收缩有一定关系。2022年以来信用卡透支余额连续下降,截至2024年末为3928.46亿元,同比下降7.54%。2024年末广发银行信用卡透支余额占个人贷款与垫款余额的比例为45.9%,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2.19个百分点,这一比例比所有上市银行都要高,在股份行中也高居榜首。
除了收入下降,信用卡不良率上升、信用卡额度使用率下降也显示出广发银行信用卡业务面临的挑战。2021-2024年,信用卡不良率分别为1.54%、1.58%、1.59%、2.19%。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表示,银行通过信用卡业务拓展小额贷款业务,可以增加银行利息与手续费收入。同时,发展信用卡业务也是不少银行的硬性指标,有考核业绩的需求。但是,如果银行对信用卡持有人的资质审核不严格,容易影响银行资产质量。盲目加大信用卡发放、降低申请门槛,会影响银行的风控,可能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
图源:罐头图库
资产质量连续两年得到改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连续两年“双降”,拨备覆盖率稳中有升,风险抵御能力增强。2024年不良率为1.53%,较上一年下降了0.05个百分点;企业贷款不良率相对较高,个人贷款不良率则维持低位;拨备覆盖率为165.6%,较上一年上升了4.69个百分点。
广发银行通过债权转让、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手段,不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2024年以来多次在银登中心转让不良资产收益权,接盘方包括粤财信托、华润深国投信托、华能贵诚信托,实现对部分不良资产的剥离,对降低不良贷款率起到一定作用。
根据广发银行2025年上半年经营管理工作会议披露的信息,上半年净利润达成进度目标,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实现“双降”。
作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广发银行整体综合实力及品牌影响力较强,客户基础庞大,连续3年入围国内系统性重要银行,行业地位突出。最大股东中国人寿财力实力雄厚,银保协同深化,助力其各项业务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风险管理水平逐渐提升,不良率持续下降。
然而,频遭监管处罚暴露出治理隐患,盈利能力的下滑则削弱市场估值及投资者信心,IPO之路再增荆棘。对广发银行来说,上市或许不急于一时,在股东加持与规模优势下,解决内控问题、提升盈利水平,或许更加切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