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卤味巨头绝味食品财务造假被罚850万,ST戴帽背后真相揭秘

时间:2025-10-11 03:13:39 来源:快刀财经 作者:快刀财经

提起绝味鸭脖,相信不少消费者都曾是其忠实粉丝。然而这家曾市值超600亿的卤味巨头,近期却因财务造假问题陷入舆论漩涡——不仅被处以850万元罚款,更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戴上ST帽子,股票简称变更为"ST绝味"。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究竟是偶然失误还是行业积弊的爆发?

反向造假:五年隐瞒超十亿装修收入

根据湖南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绝味食品在2017-2021年期间存在系统性财务造假行为。与其他企业虚增利润不同,这家卤味巨头选择"反向操作"——通过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各年度财报少计营业收入。具体占比分别为:2017年5.48%、2018年3.79%、2019年2.20%、2020年2.39%、2021年1.64%。

以2021年营收65.49亿元计算,当年隐瞒收入即超1.07亿元。五年累计下来,涉及金额可能高达十数亿元。这种"闷声藏富"的操作,在资本市场实属罕见。更耐人寻味的是,装修业务恰是加盟模式中的核心灰色地带——头部品牌往往通过"推荐"装修公司获取2-3成溢价,形成隐秘利润链。

会计准则切换埋下违规伏笔

追溯造假根源,会计政策新旧衔接问题成为关键诱因。2017年上市初期,绝味沿用旧准则将装修业务视为"代垫成本",仅确认加盟费和管理费收入。但2020年A股全面执行新收入准则后,监管明确要求根据"控制权"判断收入确认方式。若企业主导装修工程,必须按总额法确认收入成本。

遗憾的是,绝味未能及时调整核算体系,继续沿用旧有模式处理装修收入。这种滞后性最终被认定为信息披露违规,尽管850万罚款对上市公司而言不算重伤,但ST标识带来的品牌信任危机却难以估量。

从扩张神话到断崖收缩:卤味帝国遇冷

财务造假暴露的,实则是绝味商业模式深层的隐忧。依托加盟体系,绝味用六年时间将门店从不足万家扩张至15950家,创造行业神话。但2023年起形势急转直下:一年半净关店5225家,日均9家门店消失,远超正常优化速度。

财报数据更显严峻: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14%,归母净利润减少34.04%,上市以来首次双降。2024年上半年,虽通过提价将毛利率从24.77%提升至30.53%,但销售费用23.31%的同比增长,让企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

消费降级时代:卤味巨头何去何从

这场危机折射出消费市场的结构性变迁。当"消费升级"红利消退,进入"消费降级"周期,依赖溢价空间的商业模式遭遇挑战。对于绝味而言,摘掉ST帽子或许只需补全资料、缴纳罚金,但重塑业务增长曲线却需要根本性变革。

从行业视角看,这不仅是绝味一家的困境。整个卤味赛道都面临产品同质化、场景单一化、创新乏力等共性问题。在休闲零食选择日益丰富的今天,鸭脖等传统品类如何突破增长瓶颈,将成为决定企业存亡的关键命题。

延伸阅读:关注「快刀财经」视频号/抖音/B站/小红书,每日解剖新商业真相,获取独家行业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