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非车险业务实施“报行合一”,强化费率管理与市场行为监管。该政策将于202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非车险领域监管进入新阶段。
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落地,有望改善财险整体承保表现。(资料图,图片由CNSPHOTO提供)
非车险业务涵盖企财险、家财险、责任险等机动车辆保险以外的财产保险领域,近年来在财险公司保费中的占比持续上升。通知聚焦非车险领域经营不规范、非理性竞争等问题,提出六大强化要求,其中优化考核机制成为关键。
根据通知,财险公司需转变经营理念,从追求规模、速度转向追求质量、效益。具体措施包括:合理降低保费规模、业务增速、市场份额的考核权重,提高合规经营、质量效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考核比例。同时,要求公司结合市场承载能力与自身基础,规划非车险业务发展路径。
此外,通知强调加强应收保费管理,要求财险公司完善信息系统、优化内控流程与考核政策,从源头控制风险。保险中介机构需配合执行,严禁通过垫付保费、引导延期支付等方式扰乱市场秩序。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指出,优化考核机制与健全保费管理有助于保险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合理的考核体系能引导公司摒弃短视行为,注重业务质量与风险管控;而规范的保费管理则能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为长期发展提供保障。
通知的一大亮点是明确非车险“报行合一”要求,加强费率管理并严格条款费率使用。这是继车险、寿险后,监管部门首次将“报行合一”扩展至非车险领域,旨在遏制费用高企、盈利空间被挤压等问题。
华泰证券分析师李健表示,过去保险公司常通过高费用争夺市场份额,导致非车险承保表现不佳,拖累财产险整体综合成本率(COR)。例如,2019年以来头部三家财险公司的非车险加权平均COR持续高于100%,企财险与责任险频现亏损。
根据通知,财险公司与保险中介机构不得通过特别约定、批单等方式变更备案条款责任,或通过拆分标的、更改属性等形式变相调整费率。同时,要求科学厘定费率,遵循公平、合理、充足原则,合理设置附加费率与手续费率,主险精算报告需明确列示相关费率上限。
李健认为,“报行合一”有望压降非车险费用率,改善财险整体承保表现。不过,由于非车险种类繁多,准确评估政策影响仍存在挑战。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表示,通知是对非车险监管政策的全面优化,旨在促进业务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更有效的保险保障。各级派出机构需推动辖区财险机构改进承保理赔服务,提升监管实效,杜绝以压降费用为名降低服务标准。
政策发布后,头部财险公司迅速响应。中国人保表示,已将落实“报行合一”作为2025年重点任务,强调其对维护消费者权益、营造公平市场环境的重要意义。平安产险则承诺全面贯彻监管要求,提升质量效益与发展韧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柏文喜指出,依赖高费用、低费率抢占市场的策略将难以为继,中小中介机构可能加速退出,而具备数据、定价与服务优势的财险公司将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表示,下一步将指导各派出机构与财险公司落实政策,稳步推进监管要求落地,更好维护消费者权益,推动非车险业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