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宇宙回应盲盒业务争议:员工未被判刑,案件11月开庭
作者 | 刘柠
编辑 | 于婞
来源 | 野马财经
国庆长假期间,一则关于映客盲盒业务的争议引发舆论关注。一名自称广东映客互娱网络信息有限公司员工家属的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其丈夫因参与公司盲盒项目涉嫌违法被判刑。然而,该家属随后又要求删除相关帖子,引发外界对事件真实性的质疑。
映宇宙(映客母公司,3700.HK)相关人士回应称,帖子内容“不属实”,并透露公司确有员工处于“保释”状态,案件将于11月开庭审理。保释即取保候审,是刑事强制措施的一种,通常适用于罪行较轻、社会危险性较低的案件。
映宇宙方面表示,员工家属发帖或因案件处理周期过长,且恰逢中秋和国庆双节,情绪受到影响。公司强调,案件仍在申诉中,作为企业需长期争取权益,无法随时向家属通报进度,但“不会放弃员工”。
截至10月14日收盘,映宇宙股价报1.1港元,跌幅5.17%,总市值21.3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9.57亿元)。
盲盒业务为创新项目,公司称“未盈利”
映客通过旗下子公司运营盲盒业务,例如“哈希盲盒”由海南凯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叮当魔盒”由海南爱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目前,这两款APP在应用商店中显示“开发者正在内部优化”,无法下载。
据野马财经了解,盲盒业务是映客在疫情期间推出的创业项目。当时,广州部分中小商家产品滞销,映客团队试图通过线上盲盒促进销售。但由于物流受限,盲盒业务引发大量投诉。
映宇宙人士透露,电商业务“赚钱辛苦”,映客缺乏相关基因。公司曾给予创业项目半年考核期,但盲盒业务因投诉激增而终止。此外,公司还尝试了短剧、海外社交等项目。
天眼查显示,凯音成立于2022年1月,由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爱客成立于2019年10月,同样为蜜莱坞全资子公司。2022年9月,爱客注册“叮当魔盒”商标。
截至10月14日,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哈希盲盒”的投诉达726条,多数用户要求退款及赔偿。一位用户称,其在哈希盲盒APP充值4396.91元后,APP无法登录。另一位用户投诉称,平台“诱导消费”,积分兑换的商品以次充好。
“叮当魔盒”的投诉量更高,达4420条。一名用户称,其外甥用手机在叮当魔盒购买2800元产品,客服以“非直系亲属”为由拒绝处理,支付平台建议自行沟通。该用户已向海口市工商局举报,目前投诉显示“已回复”但未“完成”。
针对未成年人消费问题,映宇宙人士认为,支付环节是关键,若家长未妥善保管密码,平台责任有限。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赵茂律师表示,此类纠纷需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赵茂律师指出,盲盒业务“涉嫌博彩性质”,目前处于博彩与抽奖的灰色地带。
映宇宙业务扩展与财务表现
目前,映宇宙未发布与孙公司盲盒风波相关的信息。赵茂律师分析,港股上市公司需按港交所规定披露信息,若孙公司涉及刑事案件,理论上应披露,但具体需视影响程度而定。
近年来,映宇宙积极拓展业务版图。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批准1亿美元加密货币购买预算,布局Web3.0及区块链行业。公司强调,将整合优化主营业务,构建多元化业务体系。
映宇宙最早以“映客”之名在港股上市,2022年更名为“映宇宙集团有限公司”,以反映业务发展方向。2018年7月,公司收益约39.42亿元,主要来自直播业务。2024年,收益约68.51亿元,与2023年持平,但较2021年减少23.25亿元;年内利润约2.17亿元。
2022年,映宇宙研发开支达3.89亿元,为2020-2024年最高。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全职雇员1416名,其中418名负责技术及研发。
映宇宙资产负债率约25.33%,低于互联网行业平均水平,为其提供了抗风险能力。公司创始人奉佑生负责整体发展策略及业务规划,主营业务包括直播平台、增值电信服务等。
映宇宙财报强调,有效人才管理是公司长远发展的基础,集团“非常重视雇员”,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
如今,员工家属与公司各执一词,真相仍待11月开庭揭晓。映宇宙方面表示“一直在申诉”,所有争议或将随法庭审理而明朗。
互动话题:你喜欢盲盒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