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11元30枚鸡蛋背后的秘密:大厂超市硬折扣战争全解析

时间:2025-10-15 19:10:15 来源:IC实验室 作者:IC实验室


硬折扣的「硬」:30枚鸡蛋11元背后的供应链革命

当30枚无抗鲜鸡蛋以11.5元的价格出现在货架时,这场由京东折扣超市、超盒算NB(原阿里盒马NB)、快乐猴(美团旗下)掀起的硬折扣战争,已彻底改写零售业规则。一箱12瓶矿泉水7.9元、2.5公斤海天酱油19.9元、5公斤洗衣液17.8元——这些突破认知的价格,正通过社区门店渗透至大爷大妈的生活圈。

硬折扣VS软折扣:两种商业模式的基因差异

硬折扣的「硬」是相对于软折扣的「软」而言的。传统软折扣本质是库存清理:

  • 商品多为临期尾货或滞销品
  • 供应不稳定,清完即止
  • 价格波动大,依赖极端折扣

典型场景如晚上7点后的超市生鲜区、8点后的面包店,或是处理尾货的批发市场。这种模式虽能快速消化库存,但无法建立持续消费关系。

硬折扣则构建了全新逻辑:

  • 商品无缺陷,非临期非滞销
  • 供应稳定,品牌与品质可控
  • 通过供应链优化实现「硬便宜」

德国奥乐齐是硬折扣鼻祖,但真正将其推向高潮的是中国互联网大厂。它们用技术重构了传统超市的「厂商-经销商-门店」三级成本结构。

成本拆解:硬折扣如何砍掉70%溢价?

传统超市的售价包含四大成本:

  1. 生产成本(含品牌溢价)
  2. 经销商流通成本(50%-70%加价率)
  3. 终端门店成本(进场费、陈列费等)
  4. 营销成本(广告、代言人费用)

硬折扣的突破在于:

1. 品牌营销成本重构

策略一:采购小品牌商品,规避大牌溢价。如纸巾、洗衣液等高频复购品类,消费者对品牌敏感度低,更适合开发自有商品。

策略二:上游直采白牌产品。奥乐齐90%商品为自有品牌,京东折扣超市通过集中采购降低品牌成本。

2. 经销商体系革命

跳过「总代-省代-市代-批发商」四级体系,仅保留区域仓配送环节。流通加价率从50%以上压缩至30%以下,仓库自有化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3. 终端运营极致化

货架零进场费,装修极简。商品直接从纸箱开架销售,省去理货人工费。这些节省的成本全部转化为价格优势。

低SKU战略:用数学公式打败传统超市

硬折扣的核心武器是低SKU(最小存货单位)策略:

  • 传统超市:数万个SKU,酱油品类占满整个货架
  • 超盒算NB:仅1000+SKU,每个品类精选1-2款爆品

这种精简带来双重效应:

  1. 采购量集中,议价能力指数级提升
  2. 垂直整合成本,如自有商品占比超50%

配合「宽类窄品」策略——品类更全但单品更精,既满足一站式购物,又提升周转效率。山姆会员店的大包装模式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而硬折扣的社区店形态更契合国内消费习惯。

大厂入局:数据驱动的硬折扣新战场

互联网巨头的优势在于:

1. 供应链本土化

中国制造业的完备性为自有品牌开发提供基础。如奥乐齐500g洗护套装仅售9.9元,精准切中「洗净即可」的基础需求,实现消费升级而非品牌溢价升级。

2. 资本容忍度

低毛利率策略依赖资本支撑。外卖大战烧钱数百亿的互联网公司,完全能承受单店亏损。消费者在购买引流商品时,往往会搭配购买利润商品,形成盈利闭环。

3. 数据选品能力

传统超市选品依赖经验,而大厂通过消费数据分析实现「千店千面」。京东螺蛳粉销量激增?美团小龙虾搜索量暴涨?这些数据直接决定货架商品,将选品失败风险降至最低。

品质底线:低价不等于低质

硬折扣的终极竞争力在于品质保障:

  • 9.9元洗发水必须洗净不掉发
  • 11.5元鸡蛋不能有臭蛋
  • 17.8元洗衣液不能损衣

这种「高性价比」而非「低价劣质」的定位,正在重塑消费者的价格认知。当社区店密度达到临界点,即时零售的需求将进一步推动硬折扣模式进化。


关注IC实验室

B站:IC实验室
微博:IC实验室
公众号:IC实验室
全网同名,深度解析商业现象与消费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