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时间,科技领域便会诞生一款革命性产品,彻底改变行业格局与用户体验。如今,智能眼镜正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上,迎来爆发前夜。
近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27年)》,明确提出支持智能眼镜技术能力跃升。方案围绕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VR(虚拟现实)三类产品形态,推动打造一批智能眼镜头部品牌,形成覆盖消费级、企业级和专业级的完整产品矩阵。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正进入高速增长期。IDC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预计达1451.8万台,同比增长42.5%;到2029年,这一数字将突破4000万台。中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2025年出货量预计达290.7万台,同比增长121.1%,2029年有望突破1200万台。
消费级市场的爆发是核心驱动力。Meta近期推出的Ray-Ban Display眼镜成为现象级产品:发布48小时内,全美门店几乎售罄,11月前的试戴预约排期已满。作为首款带显示屏的消费级智能眼镜,其配套的Meta神经腕带(Neural Band)可通过肌肉信号识别(如手指细微动作)转化为操作指令,实现“无屏交互”。尽管起售价高达799美元,但凭借创新的交互模式、单目全彩显示技术及无屏眼镜市场的经验积累,Meta正开辟新的细分市场。
行业专家指出,这种新型交互方式突破了传统屏幕限制,使AI能更自然地融入现实操作。未来,随着AI大模型成熟,硬件将更侧重语言交互与信息显示功能,AI眼镜有望成为理想的个人随身设备。
科技巨头与初创企业正加速入局。苹果计划在未来12-16个月内推出首款无显示屏智能眼镜,搭载Vision Pro操作系统vision OS,兼容iPhone/Mac双系统。国内市场则以轻量级带屏智能眼镜为主,Rokid glasses、Inmo等产品已占据先发优势。随着供应链成本下降与显示技术升级,更多厂商将推出单色及全彩轻量级产品。
IDC《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达255.5万台,同比增长54.9%;中国AR/VR市场出货量15万台,同比增长18.7%。
A股市场对智能眼镜赛道的关注度持续升温。同花顺数据显示,目前AI眼镜概念板块共有161家上市公司。截至10月15日收盘,今年以来115家公司股价上涨,其中32家涨幅超50%,品茗科技、芯原股份、思泉新材等10家公司股价实现翻倍。
企业布局动作频频:
政策支持、技术突破与资本涌入共同推动智能眼镜行业进入爆发期。在这场变革中,A股160余只概念股谁能脱颖而出,成为下一匹黑马?市场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