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机器人产业爆发:三大投资主线与高效布局策略

时间:2025-10-16 10:11:43 来源:一地基毛 作者:一地基毛



机器人产业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重塑全球经济格局。作为人工智能(AI)与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载体,机器人不仅是技术革新的象征,更成为撬动万亿级市场的核心引擎。当前,全球机器人产业已进入爆发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从单一场景迈向全领域应用,一场由技术、市场与政策共同驱动的产业革命正在上演。

AI的突破性发展赋予机器人‘智慧大脑’,而机器人则成为AI在物理世界的‘具身化’载体。这种协同关系远超简单的‘大脑’与‘身体’组合,而是构建起‘云端数字大脑+分布式物理终端’的智能生态。通过遍布各领域的机器人终端,AI得以真正感知、操作并重塑现实世界,推动智能技术从虚拟走向实体。



四重引擎驱动产业腾飞

近期,人形机器人领域频现里程碑事件:Figure公司推出第三代人形机器人Figure03,标志着从实验原型到可部署产品的跨越;智元机器人斩获数亿元G2框架订单,印证商业化进程加速。这些突破背后,是四大核心驱动力的共同作用:

  • 技术质变:AI大模型、柔性感知等技术的突破,推动机器人智能化水平跃升;核心零部件成本下降与性能提升,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 需求爆发:全球自动化需求激增,2024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54.2万台,较十年前翻番。汽车、电子制造等领域成为主要应用场景。
  • 政策红利:中国《机器人产业“十四五”规划》持续发力,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升至每万名工人470台;日本“新机器人战略”聚焦制造、医疗领域;欧盟“地平线欧洲”计划投入千亿美元支持创新。
  • 人口结构变革: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2.2亿,老龄化趋势加速服务机器人在养老、医疗等领域的应用需求。

万亿赛道的投资图谱



人形机器人凭借跨场景适配能力,有望成为继手机、汽车后的第三大智能终端入口。其商业价值不仅体现在硬件销售,更在于构建‘硬件+服务+数据’的生态闭环。当前,产业投资呈现三大主线:

  1. 全产业链机遇:从上游核心零部件(如减速器、传感器)到中游本体制造,再到下游系统集成,国产替代成为确定性机会。国内企业正加速突破技术壁垒,抢占市场份额。
  2. 技术创新红利:AI大模型、仿生结构等前沿技术催生新场景。机器人应用从工业制造向商业服务、特种作业、个人消费等领域快速扩展,场景拓展带来增量空间。
  3. 技术融合价值:机器人与5G、物联网的深度融合,催生远程操控、集群协作等新模式,创造超额商业价值。

两种工具捕捉产业红利

面对高门槛、快迭代的机器人产业链,普通投资者可借助公募基金高效布局。当前市场主流工具分为两类:

1. 被动型指数基金:广覆盖与高纯度的选择

  • 中证机器人指数(H30590.CSI):覆盖产业链全环节,风险分散,适合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截至9月末,年内涨幅达40.52%。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980022.CNI):聚焦人形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主题纯度更高。2025年修订后,这一特性进一步强化,年内涨幅达45.85%。



2. 主动管理基金:长城久鑫的锐度优势

若追求更高收益,主动选股的基金更具锐度。以长城久鑫为例,该基金在机器人赛道的前瞻布局已显现超额收益:

  • 业绩表现:截至9月30日,年内涨幅达87.67%,远超同类指数。
  • 排名优势:近1年业绩在灵活配置型基金中位居前十(7/413),近3年排名前15%(47/410)。
  • 布局策略:基金经理余欢自去年四季度起聚焦机器人领域,重点关注上游核心零部件、关节模组及整机集成商,覆盖汽车、电子等多行业,为业绩提供支撑。

长城久鑫2025二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5年6月30日。持仓股数据为历史持仓,不代表未来投资方向。)

余欢在中期报告中指出,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行业‘元年’,政策、产业、资本端有望共振。未来,更智能、灵活的机器人将加速落地各场景,基金将持续跟踪行业动态,精选技术壁垒高、价值量大的优质标的。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了解基金运作方式及风险特征。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波动可能导致本金损失。

免责声明:本资料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长城基金不对信息准确性负责,投资者应独立判断并承担风险。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