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资本之后的世界:如何在算法时代生存与发展?

时间:2025-09-23 18:04:50 来源:节点财经 作者:节点财经



文 / 四海

来源 / 节点财经

人类文明的发展始终围绕着资源争夺展开。农业革命时期,土地与食物是核心资源;工业革命时代,物质资本成为竞争焦点;而进入数字革命阶段,经济繁荣与物质丰盈下,注意力成为新的争夺对象。世界知名风险投资人、USV执行合伙人阿尔伯特·温格将这一现象定义为‘资本之后的世界’——当资本积累的逻辑逐渐让位于注意力操控,人类社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

那么,在资本之后的世界中,人类该如何寻找方向?我们的社会能否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平衡,走向更公平的未来?



温格在《资本之后的世界》一书中指出,算法对注意力的操控正在剥夺人类的经济与精神自由。‘我们正在用数字技术制造一个反乌托邦——越智能的工具,越让我们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他提出,人类可以选择继续成为算法的猎物,也可以主动成为知识时代的造物主。为此,他提出了经济自由、信息自由与心理自由三大路径,试图为注意力危机提供解决方案。

01 注意力稀缺:从经济垄断到心理异化的连锁反应



工业革命300年来,资本积累逻辑主导了社会资源分配与人类行为模式。资本主义推动了技术进步与生产力飞跃,但同时也加剧了社会不平等。例如,IBM从1910年创立到20世纪70年代称霸计算机行业用了60年,而Google仅用7年便完成类似跨越。这种造富能力的提升,背后是科技巨头对数据、信息与注意力的全面垄断。

全球范围内,Google、Amazon、Apple等公司不仅控制财富,更通过数字平台塑造用户行为。温格将其描述为‘人类的注意力被短视频、热搜、算法劫持’。这种操控导致个体陷入深层异化:人们看似拥有更多选择,实则被算法引导至特定内容,丧失了自主决策能力。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53亿,春节期间人均使用时长超7小时。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的研究进一步揭示,短视频成瘾与抑郁症状存在纵向关联——‘忍耐’成瘾症状与‘快感缺失’抑郁症状,可能预测后续心理健康问题的恶化。

温格认为,资本主义已从经济制度演变为一种‘文化价值观体系’。它将效率置于公平之上,将利润最大化作为终极目标,而将人视为可量化、可替代的资源。这种逻辑在算法时代被进一步放大: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批判的‘符号消费’,美国传播学家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警告的‘公共话语娱乐化’,在AI时代演变为人类注意力被彻底操控的危机。

失去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群,必然丧失创造财富的动力。在AI技术日益聪明的今天,这种趋势可能导致中产阶级边缘化、边缘国家资源被榨取的恶性循环。例如,生成式AI时代,ChatGPT、Anthropic等巨头通过闭源生态构建技术壁垒,将多数创业者排除在外。AI虽能提升资本回报率,但也可能导致劳动份额下降——GDP增长与个人收入停滞的螺旋,正成为现实威胁。

02 AI时代:人类如何守住不可替代的价值?



尽管算法与碎片化浪潮冲击着人类认知,温格仍持乐观态度。他认为,技术是双刃剑,人类可通过集体行动与制度创新,将注意力转向创造、合作与自我实现,最终迈向‘后资本时代’的繁荣。他预测,工业时代之后将迎来知识时代,而实现这一目标需满足三大前提:

经济自由:技术通缩下的基本需求保障
温格指出,技术进步可能导致‘技术型通缩’,即医疗、教育、生活用品成本降低。当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人类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自由。例如,未来大同社会的实现并非完全不可能,但需通过政策引导确保技术红利惠及全民。

信息自由:打破数据与教育垄断
社会不应让少数群体垄断数据与教育资源。温格呼吁各国政府合作开放数字教育资源,赋予个体学习与创造新知识的权利。只有掌握知识循环的入口,人类才能创造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案,而非被动接受算法推送的内容。

心理自由:正念训练对抗算法操控
温格强调,培养创造力、同理心与价值观是避免被算法和消费主义牵制的关键。AI虽能存储海量知识,却无法替代人类的情感与共情能力。例如,一个领先的大模型可能拥有超过本科生的知识储量,但它永远无法理解‘希望’与‘同情’的价值。这些特质,正是人类在AI时代不可替代的核心资产。

《节点财经》认为,温格并非试图扭转社会潮流,而是为那些对自我与社会未来抱有期望的人提供积极视角。在技术洪流中,保持独立思考与表达能力,培养同情心与创造力,或许是穿越碎片化时代的最佳路径。

技术本身无善恶,其影响取决于人类的选择。面对AI时代的到来,我们无需恐慌,而应积极学习新技术,保持开放心态,在适应新纪元的同时,守住作为人的独特价值。

*题图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