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费者在数码卖场中犹豫于三星折叠屏、小米旗舰机或OPPO拍照手机时,鲜少有人意识到,这些品牌背后的主板设计与整机制造,极可能出自同一家隐形巨头——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企业,以“原始设计制造商”(ODM)身份,为全球一线品牌提供从产品定义到生产制造的全套解决方案,堪称智能设备领域的“中央厨房”。
2023年8月8日,华勤技术成功登陆A股,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大关。然而,仅一年后,公司便火速启动赴港二次上市计划。更引人注目的是,在此期间,一场由内部员工持股平台发起的高达35.76亿元减持计划,将这家ODM龙头推上了舆论风口浪尖。
在消费电子红海中,华勤技术通过战略转型实现了逆袭。其“3+N+3”业务版图中,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服务器构成三大支柱;移动终端、AIoT、计算业务等形成“N”个产品系列;汽车电子、软件业务和机器人则代表三大创新领域。
图源:华勤技术《招股书》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移动终端业务贡献68.8%收入,而到2025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已降至42%。与此同时,服务器业务收入占比从28.6%飙升至50.2%,首次超越移动终端成为最大收入来源。正是服务器业务的爆发,推动华勤技术2024年营收突破千亿,达到1099亿元,2025年上半年更实现113.1%的同比增长。
但人工智能浪潮带来的不仅是机遇。在服务器领域,广达、英业达等中国台湾厂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拥有深厚技术护城河。华勤技术作为后来者,2025年上半年计算及数据中心业务毛利率仅为5.9%,显著低于传统移动终端业务的8.8%,整体毛利率降至7.4%。
图源:华勤技术《招股书》
在汽车电子领域,华勤已切入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控制器供应链,但“车规级”认证周期和安全性要求对消费电子厂商构成巨大挑战。公司通过“ODMM”平台化能力(增加精密结构件“M”能力)强化核心竞争力,但新领域的技术壁垒仍需突破。
华勤技术创始人邱文生是典型的技术派企业家。这位福建连城走出的清华机械工程本科、浙大硕士,1998年加入中兴通讯,2005年创立华勤。公司核心高管团队中,多位拥有中兴工作履历。
2023年A股上市后,邱文生以125亿元财富登上《2023胡润百富榜》,成为“连城首富”。2025年,华勤技术通过发布千亿营收、IPO节余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等利好公告,推动股价在4月创下年内新高,市值重回千亿关口。
然而,7月26日公司发布的减持公告震惊市场。海南勤沅、海南创坚等五个员工持股平台拟减持不超过4%股份,涉及多位高管:
图源:华勤技术公告
尽管9月17日华勤技术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后终止了减持计划,但此时五家平台已合计减持3895.5万股,套现总额达35.76亿元。此次赴港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研发投入、制造网络优化及全球战略投资,海外收入占比超50%的业务布局或成关键驱动。
艾媒咨询CEO张毅指出,选择“A+H”模式的企业普遍具有海外业务布局需求。香港市场在资金支持、品牌塑造和国际股东引入上的“三力合一”效应,对龙头企业全球化发展至关重要。
华勤技术已成功完成从消费电子向AI硬件的战略转型,但员工减持与IPO的时点选择仍引发市场质疑。在AI算力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其描绘的“AI新故事”能否获得投资者认可?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