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联储10月会议的临近,市场对货币政策走向的关注度持续升温。近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鸽派言论为10月降息定下了基调,同时透露量化紧缩(QT)政策可能即将结束,引发市场广泛讨论。
当地时间10月14日,鲍威尔在费城的一次会议上发表演讲,警告称美国劳动力市场有进一步降温的迹象。这一表态被外界解读为,他可能准备在10月晚些时候支持再次降息。此前,市场对美联储是否会在10月降息存在分歧,但鲍威尔的言论基本消除了这一不确定性。
鲍威尔还指出,随着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逐步趋紧,量化紧缩计划可能即将接近尾声。他表示,美联储内部已同意采取“非常谨慎”的方法,以避免2019年9月所经历的那种货币市场压力。
在演讲后的问答环节中,鲍威尔提醒,在政府停摆期间,美联储正在监测一系列非政府发布的数据,但官方数据的缺失可能会演变为更严重的问题。他强调,如果停摆持续一段时间,美联储将开始错过这些数据,尤其是10月份的数据,这可能会让形势变得更具挑战性。
自2022年中期以来,美联储一直通过量化紧缩计划收回流动性,以消化新冠疫情期间向市场注入的巨额资金。当时,美联储大规模购买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以在短期利率接近零时稳定市场并提供刺激。这一系列资产购买操作使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一度超过9万亿美元。自2022年以来,通过让部分债券到期不再续作,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已降至6.6万亿美元。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表示,QT的结束时间晚于停止加息,直接原因是美联储对价格型和数量型政策工具的功能定位和使用方式存在一定区别。作为价格型工具的核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市场的借贷成本,进而对美国的通胀和就业产生影响。而数量型工具的QT和量化宽松(QE)则着眼于金融体系流动性总量的收放,其效应更为迟滞,且易放大资产价格波动。
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王有鑫分析称,量化紧缩结束时间迟于停止加息时点,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平衡市场情绪、控制通胀、调节流动性状况。随着美国通胀压力缓解,经济增长压力显现,美联储通过及时调整利率政策以维持经济形势的稳定。但考虑到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过于庞大,且为了巩固通胀效果,避免同时调整数量和价格工具引发金融市场过度亢奋,因此两类工具的调整时点存在一定差异。
董忠云认为,QT结束大概率会产生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美国的市场流动性有望改善,避免重复2019年回购市场危机;二是结束缩表意味着美联储停止减少债券持有量,从而缓解债券市场的抛压,有助于压低长期收益率;三是结束缩表能够增强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与降息形成协同效应。
王有鑫分析称,结束QT意味着美联储从市场抽走流动性的压力减小,将对美股形成支撑,特别是对流动性敏感的成长型股票和科技股将获得更多利好。同时,美联储作为美债主要持有者不再继续减持美债,美债市场的供需矛盾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有助于进一步压低美债收益率。此外,结束QT有助于稳定全球流动性环境和金融市场走势,改善新兴经济体的外资流动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鲍威尔在表示缩表可能即将结束的同时,也强调了需警惕通胀风险。董忠云认为,站在当前时点看,鲍威尔关于结束缩表的相关表态更多是为了维持流动性“正常波动”,并不代表美联储正式转向全面宽松。
在鲍威尔鸽派发言后,市场几乎笃定美联储会在10月底再次降息。目前,对就业市场的担忧盖过了通胀。鲍威尔表示,在这个不那么活跃、有些疲软的劳动力市场,就业的下行风险似乎已经在上升。虽然9月份的官方就业数据推迟公布,但现有证据表明,裁员和招聘数量仍然很低,家庭对就业机会的信心和企业招聘难度的看法都在继续下降。
另一方面,长期通胀预期仍与美联储2%的目标保持一致,美国关税政策引发了商品价格一定程度的上涨,但几乎没有迹象表明存在“更广泛的通胀压力”。
董忠云表示,受到美国政府自2025年10月初开始停摆的影响,美国9月非农就业数据、官方通胀数据等关键数据均已推迟发布。数据的缺失之下,鲍威尔的相关表态对市场的影响程度更加凸显。
虽然鲍威尔强调“没有无风险的路径”——行动太快可能让抗通胀努力半途而废,但行动太慢会不必要地损害就业,但他传达出的这种“就业担忧盖过通胀风险”的总体判断,仍然使得美联储将在10月议息会议上至少降息25基点的预期几乎成为了市场共识。
王有鑫还提醒,近期受特朗普政府新的关税威胁影响,美国金融市场出现明显波动,市场情绪遭受影响,对就业、经济增长和科技股虚假繁荣的担忧可能也会促使美联储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
随着美联储10月降息预期高涨,10年期美债收益率应声跌破4%大关。董忠云认为,这反映了降息对资产价格的传导。从历史规律和当前环境看,降息将通过流动性宽松和风险偏好提升影响各大市场。
债市受到的影响最直接。政策利率下调将牵引整体收益率曲线下移,短端利率因更为敏感将率先下行,美债价格涨幅有望由短向长传导。
预防式降息将对美股形成利好。降息在提升资本市场流动性的同时,也能够通过推动融资成本下降提振企业利润。
对于此前已经大跌的美元而言,降息导致的美国和外国利差收窄,将进一步削弱美元吸引力,叠加全球贸易摩擦催化的“去美元化”情绪,美元指数上方压力将更大。
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则将呈现分化:黄金受益于实际利率回落与避险需求重燃,其价格可能继续上涨;油价则仍由供需基本面定价。欧佩克+减产执行力与中东地缘风险仍是决定油价边际方向的核心变量,降息影响大概率相对有限。
综合来看,董忠云认为,本轮降息定位于“预防”,若后续数据验证经济软着陆,股债双牛仍可期待;一旦通胀黏性超预期或就业市场急剧降温,资产波动将重新放大。鲍威尔“逐会决策”的基调意味着路径依赖数据。当前时点,投资者仍需关注10月议息会议对长期宽松指引的措辞。
展望未来,王有鑫表示,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及释放可能结束QT政策的表态,10年期美债收益率有望继续回落。美债收益率下行将改善全球金融市场状况,驱动全球融资成本下行,全球股市有望维持较好表现,美元大概率继续跟随美债收益率走弱。此外,降息还将导致资金流向新兴市场,提升新兴市场资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