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山东济南一名网民爆料称,家中使用的小熊电器[002959.SZ]养生壶突然发生爆炸,喷溅的碎玻璃与沸水导致一名一岁儿童全身40%面积严重烫伤。尽管孩子已接受手术,但后续仍需进行植皮修复疤痕。这一事件迅速引发公众对小熊电器产品安全性的广泛关注。
针对此次事故,小熊电器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已成立专项小组跟进事件处理,并在事发后第一时间派专人前往医院探望伤者,提供医疗援助和心理安抚。同时,企业强调目前正在全力核查事故原因,但由于尚未接触涉事产品实物,暂时无法判定责任归属。
小熊电器进一步说明,每一款产品在出厂前均经过严格质量检测,养生壶从设计到生产更是经历了多轮安全测试,并持有国家检测报告。然而,企业也承认水壶作为玻璃材质器具,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建议消费者在使用中避免磕碰、撞击。
此次事件不仅引发了消费者的强烈共鸣,也将小熊电器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事实上,在网络平台上搜索相关新闻可以发现,类似爆炸事件并非首次发生。不少消费者投诉和吐槽帖指出,小熊电器的玻璃制品水壶存在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且这些问题均发生在正常加热过程中,而非外力磕碰所致。
消费者对小熊电器的质疑不仅限于壶类产品。关于电饭煲、煮蛋器、豆浆机等其他品类的“精准年抛”现象也屡见不鲜。许多消费者反映,这些产品使用不到一年便出现故障,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更是令人担忧。
小熊电器成立之初,凭借“分享健康未来”的理念,以及时尚可爱的设计和较低的价格,迅速俘获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心。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其部分产品的问题逐渐暴露。
例如,电饭煲、煮蛋器、料理机等小家电使用塑料配件,曾引发消费者对加热时可能释放双酚A等安全问题的担忧。双酚A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工业化合物,虽然其毒性较低,但加热时塑料容器是否会释放双酚A仍存在争议。
从小熊电器的成本结构来看,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的60.03%,主要原材料包括塑料原料、五金制品、电子电器、电机、陶瓷、玻璃、包材等。尽管塑料材料广泛应用于小家电产品,但与高端品牌相比,其质感和耐用性可能略显不足。
此外,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小熊电器的投诉累计接近3000万条,其中不少投诉涉及产品质量问题,反映出小熊电器在品控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小熊电器成立于2006年3月,是一家以“小熊”为核心品牌的小家电企业。2019年,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产品覆盖厨房、生活、个护、母婴等多个领域,目前拥有超过90个产品品类、1000多款型号的产品。
2021年以前,受“宅经济”等因素影响,小家电一度被视为新的消费风口,吸引了大量初创公司入局。小熊电器凭借高性价比策略,通过相对有优势的价格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然而,中国小家电行业已出现“马太效应”,头部企业占据较高市场份额,竞争激烈、淘汰率高成为行业关键词。自2021年起,市场大盘开始降温,2023年“618”期间,包含14个品类的厨房小家电零售额同比下降19%,“双11”期间线上零售额和销量双双下跌。
尽管自上市以来,小熊电器的营业收入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近四年营收增速明显放缓,2021年甚至出现负增长。
在当前小家电行业充分竞争的背景下,竞争对手可能通过价格战、广告战、专利战等手段挤占市场份额。尤其在价格战的情况下,降本增效成为小家电行业的生存之道。
今年上半年,国内厨房小家电整体零售额为319亿元,同比上涨9.3%,零售量为13652万台,同比下降1.2%;线上零售额为256亿元,同比上涨12.4%,零售量同比下滑0.5%。
国内厨房小家电市场呈现“额涨量跌”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在国补政策带动下,相对中高端、高端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行业实现结构化升级。
小熊电器实现营业收入25.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9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32%。其中,收入占比超60%的厨房小家电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2%。
尽管业绩看似大幅增长,但实际上是因为2024年公司业绩低迷。相较于2023年营收增长0.98%,归母净利润却同比降低35.37%。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的业绩仍未恢复到2023年中报水平。
从盈利能力来看,小熊电器在行业内处于中上游水平,但与北鼎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今年上半年,北鼎股份营业收入为4.3亿元,同比上升34.1%;归母净利润为5583万元,同比上升74.9%。尽管营收规模与小熊电器不在同一量级,但由于推广力度加大,同时得益于政府“以旧换新”政策刺激下消费市场回暖,北鼎业绩增长迅猛,自营品牌的毛利率高达55.9%。
北鼎自营品牌走高端化路线,锅具产品多入驻山姆超市等“中产”聚集的商场。其空气炸锅、焖锅等价格区间在千元级,更高端的电蒸锅、电饭煲则高达2000元,而同行业空气炸锅价位普遍在100-200元区间。
显然,主打性价比的小熊电器很难在这个价格区间分一杯羹。为了降本增效,公司已作出不少让步,如今产品质量方面又收到大量消费者投诉,解决品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年初,小熊电器创始元老、董事兼副总经理欧阳桂蓉因个人原因辞职。三个月后,原兼任董事会秘书与副总经理的刘奎辞去董秘一职,开始专职担任副总经理。
5月,小熊电器第二大股东施明泰的一致行动人“泰牛1号”私募基金宣布了减持计划,并已减持套现2569.28万元。
就在此次养生壶爆炸事件发生前,小熊电器的副总经理刘奎刚刚实施了减持计划,于8月11日至9月8日期间减持套现约425.87万元。
一系列事件令人浮想联翩,对于小熊电器来说,下半年又有一场硬仗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