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社会大学必修课:如何应对亲友借钱请求?

时间:2025-10-18 03:16:06 来源:简七理财 作者:简七理财

晚上好,我是简七编辑部的冰冰。前段时间,同事S遇到了一件让她纠结的事:多年没联系的亲戚突然开口借钱。这种‘不借伤感情,借了怕收不回’的困境,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毕竟,‘别人找我借钱’堪称社会大学的必修课。


我的‘借钱尴尬史’:从帮忙到心结

我和S在‘借钱’问题上立场一致:既不爱向别人借钱,也不爱借钱给别人。但现实总让人猝不及防。高中时,我最好的朋友准备出国留学,她妈妈找到我妈,说办手续需要一笔‘资金流水’,承诺一年内还清,还特意叮嘱‘别告诉孩子’。考虑到两家关系不错,我妈同意了。

结果一年、两年过去,钱一直没还。直到我们家准备买房,我妈才让我问问能不能先还一半。可那时,我在朋友圈看到朋友频频晒新包、去高级餐厅,心里直犯嘀咕:‘她不是没钱吗?’最后鼓起勇气沟通,朋友很惊讶并道歉,一年内陆续还清了钱。那一刻我们松了口气:终于可以只做朋友,不谈钱。

从此我几乎不借钱给别人。如果说‘不借’怕伤感情,那‘借了又要’更伤感情。现在朋友遇到困难,我会主动包一个‘不用还的红包’,这样感情更纯粹,也不留心结。

借钱分级指南:这三条标准帮你避坑

借钱其实有‘分级’,不同类型的钱风险和情感成本不同。我的判断标准有三条,供你参考:

1. 借出去的钱,不能影响自己的生活
如果把钱借出去,自己就要吃土或暂停存钱计划,那绝对不划算。能借的钱,只能是你‘闲钱’的一部分。

2. 借出去的钱,不指望一定能拿回来
如果还没借就担心‘对方可能还不了’,那不如直接给一笔‘不用还的钱’。既帮了对方,又避免‘钱要不回、关系也僵’的尴尬。

3. 判断还款能力和意愿
借钱前要评估对方是遇到突发情况(如家人生病、公司裁员),还是花钱无度。如果对方只是想用你的钱维持体面,这笔钱就不值得借。能借的钱,应该是对方有明确还款计划、有信用有能力且确有急需;不能借的,是你不确定能否要回来的钱。

即便清楚这些标准,很多人仍难以开口拒绝。其实,帮忙有很多形式:出主意、找资源、给小红包。‘不借’不意味着冷漠,而是对自己生活有考量的成熟。平时可以多和身边人表达原则,比如‘我现在都不给别人借钱了,上次借出去太尴尬了’,久而久之,别人会理解你的立场。

帮得有边界:借钱必留的‘法律效力’痕迹

如果你决定借钱,一定要留好证据:

1. 转账时备注清楚
无论是微信、支付宝还是银联转账,备注栏一定要写清‘××借款××元’,例如‘张三借款3000元’。

2. 写借条(电子也行)
借款金额较大时,建议写一份正式欠条,内容包括:借款人姓名、身份证号、借款金额(数字+大写)、借款日期、还款日期、利息(无息则写‘无息’),最后双方签名并按手印。如果对方部分还款,只需写一份‘收到还款×元’的收据,欠条在全部还款前仍有效。

更简单的方法是使用‘腾讯电子签’的‘借条’功能,线上生成后自动带时间戳和电子签章,法律效力与纸质借条一致,还能实时记录转账凭证。


图源:腾讯电子签

这样做不是‘不信任’,而是保护彼此,避免‘帮忙’变‘纠纷’。

钱借出去要不回?三步温和追款法

如果对方迟迟不还,别急着硬碰硬,试试这些温和方式:

1. 文字沟通留证据
先用微信或短信催款,对方承认借款、承诺还款的内容都能成为追款证据。

2. 发正式‘催款函’
口头催款无果后,可发送正式催款函,内容包括借款事实、未还款情况、明确还款日期及诉讼警告。催款函可通过挂号信、电子邮件或微信发送并截图保存。

3. 必要时走法律途径
如果催款函无效,可打开微信搜索‘微法院’小程序,选择所在地法院在线立案。准备好借款人身份信息、转账凭证、聊天记录等材料,系统会自动立案分配法官。法院一般会先线上调解,多数案件能在此阶段解决。


图源:微法院小程序

很多人走到这一步才发现,自己对借款人信息留得太少,比如欠条名字没核对清楚、没留身份证号、没写清借款时间或用途。这些细节疏忽,在关系好时不觉得重要,可一旦出问题,就成了维权的‘绊脚石’。

其实,真正想还钱的人不会介意签字或留证,介意的人本身还款意愿就要打个问号。相比人财两空,早些看清不对等的关系,反而是一种保护。

对我来说,借钱是感情的分水岭:懂感恩的人,不借也能体谅;不懂感恩的人,借了也要不回来。每一个‘愿意借钱’的朋友,都比钱更珍贵。希望我们既能保留善意,也守住底线,让每一次‘借’与‘不借’都不伤害感情,也不伤害自己。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