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主流市场沉浸在通胀被成功压制的喜悦中时,一群被称为'通胀交易员'的投资者正通过大宗商品市场发出截然不同的警示信号。美联储近日意外降息的决策,在金融环境未现紧缩、经济无即时危机的情况下,与持续走低的美债收益率及屡创新高的股市共同勾勒出一幅通胀已受控的乐观图景。然而,大宗商品市场的资金流向却揭示了完全相反的趋势。
据彭博宏观策略师Simon White分析,2025年大宗商品资金流入呈现持续加速态势,这种资金流动模式与2020/21年及2009年通胀快速上升前的市场表现高度吻合。当前金属价格的强劲上涨,正是通胀可能在未来6-9个月内重新抬头的明确预警。
White指出,大宗商品市场相较于其他金融领域,更能真实反映通胀本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往往是更广泛物价水平攀升的先兆。历史数据显示,金属价格变动通常领先全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约6-9个月时间。
大宗商品通胀会迅速传导至制造业和工业部门,推高上游企业的投入成本。这种成本压力随后会向下游蔓延,导致商品价格全面上涨,进而引发工资增长压力并推高服务价格。尽管石油市场目前因供应过剩而承压,但某些国家的刺激政策可能很快改变这一局面——实际货币增长的加速通常领先石油价格3-6个月。
综合制造业、货币和大宗商品数据的通胀领先指标在过去几年中持续高于2%,且目前正以更快速度上升。该指标通常领先CPI约3-6个月。其他通胀领先指标也呈现相同趋势:运费价格持续上涨,化肥价格同步攀升(后者通常领先食品CPI)。
最令美联储担忧的是非周期性通胀的上升趋势。这部分通胀包括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中与货币政策关联度最低的组成部分,因此最难以通过传统货币政策工具控制。
尽管黄金近期备受关注,但大宗商品资金流入的回升具有广泛基础。作为最大的大宗商品ETF之一,黄金ETF的资金流入持续上升。即使剔除黄金和贵金属ETF,其他大宗商品的资金流入也呈现明确上升趋势,且增速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黄金ETF的资金流入速度相对缓慢,这与金价稳步攀升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市场其他部分对通胀风险的自满情绪。欧洲市场情况类似,只有在亚洲地区,ETF买家对黄金的热情才透露出对通胀或金融稳定的担忧。
通胀过度自信在股市和债市中同样明显。美国最大股票和债券ETF的资金流入处于或接近历史高位,且未显示出明显下降迹象。这与1970年代通胀肆虐时期形成鲜明对比——当时股票、公司债券和美国国债是表现最差的主要资产类别,而大宗商品是唯一提供显著正实际回报的资产类别。
通胀保护债券(TIPS)是那个年代中另一个实际回报为正的主要资产类别。如今,TIPS的资金流入虽有所上升,但缺乏恐慌性特征。历史经验表明,当主流市场对通胀风险掉以轻心时,大宗商品市场往往能提供最可靠的预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