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安世半导体东莞工厂探访:原材料短缺,生产与出货受限

时间:2025-10-20 08:12:23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每日经济新闻

荷兰政府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措施,已对生产一线和产业链终端产生了显著影响。10月18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了安世半导体东莞工厂,发现该厂自国庆中秋长假后便开始限制出货,并计划从下周起实施“上四休三”的工作制度。同时,多位贸易商证实,安世半导体产品面临缺货和涨价的压力。

面对这一困境,母公司闻泰科技(600745.SH)对外表示,中国区正在展开“独立自救”,紧急拉通国内供应链以满足客户需求。然而,如何真正实现国内供应链的拉通,仍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贸易商跨省蹲守求货,产品缺货涨价成常态

近日,安世半导体疑似中断中国区员工薪酬发放、关闭系统权限的消息不胫而走,同时其产品“缺货涨价”的讨论也在多个平台上持续发酵。安世半导体总部位于荷兰,业务遍布全球。闻泰科技通过多次资本运作,于2020年完成了对安世半导体100%股权的收购。根据闻泰科技今年6月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的表述,公司半导体业务在全球设有多个研发中心、晶圆厂和封测厂。在国内,该业务在上海、深圳、香港设有研发据点,封装测试厂则位于广东东莞与江苏无锡(在建)。

10月18日下午,记者实地走访了位于东莞黄江镇的安世半导体工厂。公开信息显示,该厂是安世半导体旗下最大的封装测试基地,占地约10万平方米,员工约4000人。

工厂门外,已有部分贸易商及客户聚集。两位从苏州连夜赶来的客户表示,他们17日凌晨就已抵达工厂,希望能提货,但被告知无货。另一位从深圳赶来的贸易商也提到,公司已派员连日蹲守,以获取更多现场信息。他判断,工厂停止出货已超过一周,但生产似乎并未完全停止。

苏州客户透露,厂方仅以“这个情况我们也没办法”等回应,未给出明确说法。据其17日至18日的蹲守观察,18日间偶有货车进出,但无法确认是否为出货车辆。

安世半导体官网显示,其分销商包括嘉华富昌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10月18日,该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安世半导体自国庆假期后开始限制出货,当前公司手中安世相关产品库存不多,具体供货情况需分型号来看。至于价格,原厂并没有涨价,但市场上缺物料,价格上涨也不奇怪,公司未来可能也会涨价。

至于“停薪、关闭系统权限”一事,记者在现场询问多位员工,但均未得到证实。


供应链受阻,影响已传导至生产端

根据闻泰科技2024年年报,自完成对相关半导体业务的收购后,该业务在全球功率分立器件公司中的排名已从2019年的第11位稳步上升至第3位,并连续多年位列中国第一。而闻泰科技半导体业务的承载平台,便是安世半导体。

这样一家行业头部企业因荷兰政府干预运营而陷入动荡,中国政府部门也采取了相应措施。根据安世半导体官网消息,2025年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通知,禁止安世半导体中国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国制造的特定成品和组件。

事实上,供应链受阻的影响已传导至生产端。一名自称是管理生产效率的安世半导体东莞工厂员工介绍,因为部分原材料短缺和员工配置问题,下周起,部分岗位会调整为“上四休三”,同时加班时间也会相应减少,由此前的每月加班七八十小时调减至四五十小时。

仓库端同样出现异常。一名仓库工作人员透露,国庆假期后入库量持续大于出库量。“仓库里的货是越来越多,生产没有停下来,入货越来越多,仓库都快堆不下了。”

前述深圳贸易商获得的信息,印证了上述情况。他根据与工厂员工的沟通判断,东莞工厂目前仍有一定原材料库存,但供应已出现阶段性紧张。

半导体行业人士陈启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安世半导体的核心设计与晶圆制造位于欧洲,而东莞工厂承担其全球约70%的产品封装任务。若荷兰与国内相关限制持续,安世半导体欧洲与国内业务切割,双方均将面临困境。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在当地时间10月16日发布的声明中表达了担忧。该协会表示,尽管行业已从市场上其他参与者那里采购相同类型的芯片,但特定组件的新供应商的认证和产能提升将需要数月时间,而目前安世半导体芯片的库存通常只能维持几周。

陈启认为,从行业影响来看,工业与消费类客户可较快转用国内替代产品,但车规级客户因认证壁垒高,短期内将承受更大压力,需等待新供应商通过认证或安世半导体供应链恢复稳定。


供应链“中国化”难在哪?

东莞工厂承担着安世半导体全球70%的最终产品出货量,是闻泰科技在本次事件中的重要筹码。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支撑作用也不可忽视——根据闻泰科技2025年半年报,公司主要区域市场中,中国区域收入占比高达48.17%,欧洲区域仅为21.72%。

面对荷兰方面的干预,10月18日,闻泰科技相关负责人向媒体回应称,中国区已启动“独立自救”,正加紧拉通国内供应链,以保障国内客户供应。

在供应链本土化路径上,有观点提出,可以考虑用安世半导体的技术,由闻泰科技控股股东旗下的鼎泰匠芯来代工。

事实上,近年来闻泰科技已在积极推动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供应链布局。根据公司今年半年报,在中国市场,公司持续提升汽车、工业及消费领域客户份额,积极推进功率分立器件、功率IC及模拟IC的国产替代,并依托控股股东闻天下投资的上海临港12英寸晶圆厂等深化中国区产能布局,完成芯片晶圆工艺平台升级,显著增强产品竞争力,新一代MOS产品性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然而,供应链的“中国化”并非易事。陈启指出,安世半导体的核心设计与晶圆制造始终在欧洲。若要真正拉通国内供应链,不能只做封装,必须将设计与制造环节同步引入中国,而这涉及复杂的技术转移,欧洲工厂未必配合。

此外,严格的客户认证也是一大难关。上述深圳贸易商向记者解释,若安世半导体选择更换原材料供应商,按流程也需要客户同意,并且经过验证、生产等流程,“肯定会有影响”。

尽管安世半导体在10月14日的官网声明中表示,正积极向中国有关部门申请管制豁免,并动员一切资源减轻影响,但关键问题——“何时恢复供货”,目前仍无明确答案。10月18日,关于这一问题,嘉华富昌工作人员亦表示暂不明确,需等待安世半导体原厂进一步通知。

就此次事件进展,10月18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闻泰科技方面,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在安世半导体东莞工厂,记者尝试采访公司,但门卫室人员未予转达采访需求。

在陈启看来,此事已超出企业层面,最终解决方案将取决于官方层面的沟通与决策。

(声明:文章内容 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记者|吴泽鹏 陈晴

编辑|金冥羽 董兴生 向江林

校对|董兴生

|每日经济新闻nbd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