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特斯拉标准版降价遇冷:品牌价值与市场策略的双重挑战

时间:2025-10-21 12:03:43 来源:伯虎财经 作者:伯虎财经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楷楷

当特斯拉标准版车型揭开面纱时,舆论场迅速掀起争议。摘掉车标、取消天窗、手动方向盘……这些被消费者戏称为“铁皮车”的减配操作,让本就期待“平民特斯拉”的用户大跌眼镜。这场围绕价格与配置的博弈,正将特斯拉推向品牌价值与市场策略的双重考验。

北美市场正式推出的Model Y Standard和Model 3 Standard,以3.99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8.5万元)和3.69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6.4万元)的起售价,创下特斯拉新车价格新低。但消费者用“毛坯房”形容这两款标准版车型,直言“要的是价格更低,不是配置更少”。资本市场同样用脚投票,新车发售当日特斯拉美股下跌4.45%,市值蒸发约670亿美元。

减配降价策略遭遇市场反噬

通过减配实现降价的策略,在标准版车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汽车博主整理的减配清单显示,Model Y标准版不仅减少车内配置,续航里程缩水,更取消了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仅保留基础巡航控制。这种“简配版”操作让本就以简洁内饰著称的特斯拉,被网友调侃为“铁皮房”——配置趋近于零,仅保留基础驾驶功能。



证券分析师指出,标准版车型仅比高级版便宜约5000美元,降价幅度远不足以抵消配置缩减带来的体验下降。对消费者而言,价格降幅与配置损失不成正比,既未激发新需求,反而削弱了品牌溢价能力。这种“饮鸩止渴”的策略在财务数据上暴露无遗:2025年上半年特斯拉营收418.3亿美元,同比下降10.6%;净利润23.27亿美元,同比暴跌30%。单车利润从2021年的1.3万美元降至5700美元,甚至低于部分中国车企。

毛利率从2023年前的20%-25%跌至16.81%,预示着特斯拉的降价空间已近枯竭。若继续推出廉价车型,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这正是资本市场担忧的核心问题。

品牌价值透支危机

作为新能源领域的科技符号,特斯拉曾凭借品牌优势吸引大量忠实用户。但频繁降价导致“刚买就降价”的消费焦虑,尤其在中国市场“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作用下,潜在用户选择观望,品牌信任度持续流失。Gerber Kawasaki财富管理公司CEO罗斯·格伯直言:“特斯拉正变得越来越像丰田,而非梅赛德斯。”

这种品牌价值透支在产品策略上尤为明显。Model Y作为主力车型,2024年在中国交付量占比超七成,但其改版策略仅限于“标准版”“加长版”等局部调整。家庭版Model YL虽延长交付周期,但受限于原车型框架,改动空间有限。更关键的是,据36氪报道,标准版Model Y明年才可能进入中国市场,内部代号E41、D50的规划显示,特斯拉短期内并无颠覆性产品储备。

对比中国车企1.3年的车型迭代周期,特斯拉的产品矩阵已显疲态。Counterpoint Research预测,其2025年全球市场份额将降至13%,中国市场更将跌至7.6%。在缺乏创新亮点的情况下,特斯拉只能持续透支品牌价值维持市场。



马斯克的科技赌局与汽车业务转型

尽管面临挑战,特斯拉仍保持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第二的位置,Model Y更是前三季度最畅销车型。这种市场地位,印证了马斯克主导Model Y战略的前瞻性。但近年来,马斯克的工作重心已明显转移。

今年4月,内部会议讨论取消2.5万美元平价车型Model 2的计划,暴露出马斯克对大众车型的兴趣缺失。结合其科技领域布局,马斯克更倾向于成为“开创者”:9月发布的《宏图计划第四篇章》提出构建AI大模型生态系统,涵盖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能源网络和太空计划;6月试运营的无人驾驶出租车CyberCab,10月推送的FSDV14版本,以及计划2025年底推出的第三代Optimus人形机器人,均以AI为核心驱动。



在马斯克的构想中,汽车业务正从核心主角转变为支撑科技梦想的基石。通过“车-机器人-AI”三位一体模式,汽车升级为智能终端,串联起整个科技版图。这种转型在董事会提出的十年薪酬方案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交付2000万辆汽车、1000万FSD订阅用户、100万台人形机器人、100万辆Robotaxi运营,四个目标均围绕AI技术落地展开。

十年前,特斯拉用科技感重新定义汽车;十年后,其试图在AI时代再次颠覆行业。但这场转型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商业战略布局,更需重拾突破行业边界的初心。当马斯克逐梦星际时,特斯拉的汽车业务仍需守住“钱袋子”地位,为FSD迭代和Robotaxi规模化提供数据与场景支撑。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