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拼多多为何坚持不涉足网贷业务?深度解析其商业逻辑

时间:2025-10-24 17:13:32 来源:尺度商业 作者:尺度商业

拼多多,这家自2015年成立以来便迅速崛起的电商巨头,究竟秉持着怎样的商业哲学?回望其发展历程,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

2015年,正值移动互联网的“分水岭”,4G网络开始普及,下沉市场用户如潮水般涌入互联网,微信用户数在这一年激增约2亿。与此同时,网贷运营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量同比增长65%,绝对增量创历史新高。然而,在这场网贷狂潮中,拼多多却选择了另一条路。

网贷行业在经历狂热、低谷和深度调整后,如今已成为传统电商乃至众多App的标配和赚钱利器。艾瑞咨询发布的《2025年中国网络助贷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去年我国互金助贷余额已冲至3.5万亿元,5大互联网头部平台占据了76%的市场份额。然而,即便在如此诱人的市场面前,拼多多依然坚守不碰网贷的底线。

拼多多用户数持续攀升,去年年活跃买家已近10亿,几乎触及国内网购用户总量的上限。这一超级用户规模,无疑是互金圈所梦寐以求的。但拼多多却选择“有所不为”,从2015年至今,始终未涉足网贷业务。这一选择,不仅证明了拼多多即使不做网贷,也能在激烈的电商市场中越战越强,更彰显了其独特的商业哲学。



“有所不为”的背后,是拼多多的“本分”哲学。它专注于电商主业,日复一日地深耕细锄,将消费者利益和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全力夯实平台基石。可以说,不碰网贷这个赚钱利器的拼多多,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拼多多。

不碰网贷,凭效率转动主业增长飞轮

拼多多不碰网贷,自有其商业逻辑和价值判断。从商业视角看,网贷虽然赚钱,但赚钱效率并非想象中那么高。网贷业务同样面临获客成本、资金成本、风控成本、催收成本以及坏账损失等诸多挑战。只有同时在成本端形成优势并具备强大的运营能力,网贷公司才能展现出强劲的赚钱能力。

以助贷平台“乐信”为例,它曾通过消费分期模式在互金领域广受关注,但赚钱能力并未如预期般强悍。相比之下,拼多多员工虽达2.3万人,去年营收却超3900亿元,人均创收能力远超乐信。纵观整个互联网行业,拼多多的人均创收能力也连续多年位居前列,被誉为“人效典范”。

拼多多之所以拥有领先的“人效”能力,得益于其将效率做到了极致,快速匹配需求与供给。成立时,拼多多采取拼团模式,以价优叠加信任,将高性价比落到实处,激活了下沉市场的购物需求,建立了“价优”的消费心智。值得注意的是,“价优”并不等同于“低端”,而是无差别地满足了城乡消费者的刚性需求。

从供应端看,拼多多直连消费者和工厂,去除中间环节,减少库存积压风险,加快商品流通效率。在农产品上行领域,拼多多更是创造性地将传统的6层农业流通链路压缩为2层链路的直连模式,降低成本,扩大销量。

此外,拼多多还深入上千个农牧产区和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带转型升级,进一步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促进供应链效率的跃迁。以平度假睫毛产业为例,拼多多对当地商家进行全方位扶持,带动整个产业带发展到百亿规模。

不难看出,从消费者到商家,再到产业带,拼多多逐一直击需求,全面提升效率,实现了平台整体效率的提升。去年,拼多多相继推出百亿减免、新质商家百亿扶持计划,进一步帮助商家降本、提质、增效。结果是商家赚钱,用户得实惠,平台规模跃升,锚定高质量发展。

从过去发展路径的复盘看,拼多多得以持续转动增长飞轮的关键变量正是平台效率。而电商主业效率高,为拼多多提供了“有所不为”的实力和底气。因此,拼多多做网贷的必要性低,加上网贷还有合规等风险,不碰网贷可谓务实且明智。

继续做清醒的长期主义者

拼多多不碰网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坚定的长期主义战略。拼多多看到了现在及未来的市场变化,从而用长期主义的视角夯实主业的护城河。网贷对于拼多多来说,属于不愿意做也压根没进入战略视野的业务。

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CEO陈磊在去年的财报电话会上表示,现阶段消费者的需求出现“理性、分层”的趋势,这要求平台在实惠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以及更丰富的消费场景的需求。电商竞争逐渐进入相对饱和的新阶段,除了价优、实惠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获得更高品质的商品和更有价值感的消费体验。

面对这一市场趋势,拼多多致力于加速人货场价值链提升。今年4月,拼多多正式宣布启动“千亿扶持”计划,未来三年将投入超千亿元资金及资源,从需求侧激励、供给侧改革、平台生态优化三大方向发力。

在需求端,拼多多加强体验升级,百亿补贴扩容方面新增100亿元消费券,通过“折上折”“加倍补”等玩法撬动消费需求。同时扩大百亿补贴品类范围,使补贴触达更多消费者。

在供应端,拼多多继续为千万商家降佣增效,全面扩大对中小商家、新质商家以及品牌商家的扶持力度。并启动“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持续推动农产品上行。

以云南昭通土豆为例,当地盛产的黄心土豆在拼多多商家的研发下成为“网红薯片”,带动当地农民增产增收。不只农产品,其它类目同样如此。在义乌小商品产业带,拼多多针对商家系统予以专项升级,帮助商家实现研发创新和利润增长。

需求端、供应端之外,拼多多还加强生态优化,大幅下调技术服务费和多类目店铺保证金,同时给出海商家提供供应链稳定性保障。

综合来看,多管齐下、全面进击的拼多多放大了消费者利益和平台的社会价值,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共赢。

正如拼多多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赵佳臻所言,随着真金白银的持续投入,平台生态效用持续显现,产业侧加快实现新质转型,用户侧的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显然,这是一场没有尽头的征战。专注主业、向上向新而行是拼多多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所在。而网贷显然不在拼多多的长期关注视野中。

对于拼多多来说,无论是出于商业逻辑、价值判断还是夯实主业护城河的考虑,可以预见未来大概率依旧不会碰网贷。这个判断背后归根到底是拼多多的基因决定的——它希望本分、专注地持续做对的事情,为用户和社会创造更多正向价值。从这个视角看,拼多多一直是那个冷静、清醒的长期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