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
撰文丨学研
当传统车企还在为新能源车亏损叫苦时,另一个细分赛道正悄然崛起——电动两轮车。2025年上半年,九号、爱玛、雅迪等头部企业集体实现营收利润双增,其中九号公司以108%的净利润增速和超550亿市值成为行业黑马。这家从北京地下室起步的科技企业,用20年时间完成了从警用机器人到全球智能短交通龙头的蜕变。
2005年的北京天通苑,北航机器人研究所硕士生王野带着团队在30平米的地下室里赶制警用设备订单。这个价值80万元的危险品处置机器人项目,意外开启了他们的创业之路。首年400万销售额、次年翻倍的业绩,让这个初创团队在机器人领域站稳脚跟。
2009年,当警用机器人市场触及天花板时,王野与北航学长高禄峰将目光投向平衡车领域。面对Segway高达六七千美元的售价,他们决心打造「普通人买得起的智能短交通工具」。2012年,两人共同创立鼎力联合科技,全身心投入平衡车研发。
左:王野 | 右:高禄峰
2014年成为关键转折点。获得小米、红杉等机构8000万美元A轮投资后,九号公司迅速成为小米生态链核心企业。同年9月,Segway发起的专利侵权诉讼和美国「337调查」将中国平衡车产业逼入绝境。在雷军、沈南鹏等投资人支持下,九号以「股权融资+银行贷款」完成对Segway的收购,一举获得700多项全球专利。
这次「蛇吞象」式并购让九号跃居全球平衡车龙头。通过小米渠道,1999元的亲民价格平衡车两个月销量突破10万台,2017-2019年小米渠道贡献收入占比超50%。雷军多次公开称赞九号为「小米生态链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为早期发展注入强心剂。
2019年,九号带着即停即走系统和感应解锁技术杀入电动两轮车市场。面对雅迪、爱玛合计53%的市场占有率,九号凭借智能化策略快速突围。消费者将其誉为「两轮车界的特斯拉」,2025年上半年电动两轮车销售额达68亿元,占总营收58%,同比增速101%。
从平衡车到电动滑板车,再到全地形车和E-bike,九号用3年时间做到电动滑板车全球第一,6年时间两轮车出货量突破900万台。如今其产品线已扩展至割草机器人、配送机器人等七大领域,形成智能短交通与服务机器人的双轮驱动。
2025年8月1日,就在九号公布半年报当天,实控人王野、高禄峰控制的5家外资股东以9折价格转让1438.9万份存托凭证,套现近8亿元。尽管减持属正常商业行为,但选择在股价高位和行业监管趋严的节点操作,引发市场对公司前景的猜测。
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九号股东持续减持,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从70.88%降至38.4%,小米持股比例从9.82%降至4.61%。虽然散户户数增至20363户,但当前500亿市值更多依赖服务机器人业务的概念支撑——该板块2024年收入不足10亿,占总营收仅7%。
失去小米生态链强力支持的九号,正面临多重挑战:以旧换新政策调整、新旧国标更替带来的市场波动,以及雅迪、爱玛等传统巨头的反扑。虽然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速达101%,但收入规模仍低于雅迪,利润与爱玛持平。
这家从地下室走出的科技企业,用20年时间在看似饱和的市场中开辟出新蓝海。但当资本故事逐渐褪色,如何将7%营收占比的机器人业务培育成新增长极,如何应对政策与市场的双重考验,将成为王野、高禄峰这对北航学霸组合的下一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