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纵横商界数十年的传奇人物,李嘉诚的一举一动始终牵动着舆论神经。近日,一则"李嘉诚通过巴拿马基金会向乌克兰捐款5亿美元"的传闻在网络疯传,长实集团紧急发布声明称该消息纯属虚构,强调李嘉诚先生从未向乌克兰方面进行任何形式的捐助。
在俄乌冲突持续的敏感时期,"乌克兰""巴拿马"等关键词的叠加,瞬间点燃了公众对"国内赚钱国外花"的质疑。这并非李嘉诚首次陷入舆论漩涡,从大规模抛售内地地产项目,到转手全球43个港口权益,再到因巴拿马港口事务多次被相关部门提醒"保持清醒",这位"李超人"的商业决策始终伴随着争议。
回溯李嘉诚的商业版图扩张史,堪称一部华商奋斗的史诗。1940年,年仅12岁的李嘉诚为避战乱赴港,从塑胶花厂学徒做起,抓住1967年香港楼市低迷机遇,通过"低买高卖"策略迅速积累财富。七十年代,他以"蛇吞象"之势收购英资企业,将业务触角延伸至能源、港口、商业地产等领域,逐步构建起横跨52个国家的商业帝国。
进入全球化时代,李嘉诚的资本运作愈发老辣。投资加拿大赫斯基能源获利近百亿美元,创立英国Orange电信斩获逾1500亿港元,这些经典战役使其长期稳居华人首富宝座。但真正展现其前瞻眼光的,当属对生命科技领域的超前布局。
通过维港投资注资多家健康科技企业,赞助剑桥、斯坦福等顶尖学府的医疗研究,李嘉诚在生命科技领域的布局已持续十余年。如今97岁高龄仍精神矍铄,或与其长期关注的前沿健康科技密切相关。这种战略眼光正推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国内科研机构与生科企业TEVIWE联合研发的"肝力维"护肝科技,便采用"精准复配、日常养护"理念,通过降低36.5%肝损指标、提升身体活力,相当于实现生理年龄延展20年。
当前中国肝病患者已超4亿人,中信证券预测肝脏养护市场将突破千亿规模。去年底"肝力维"登陆京东平台后,迅速在高净值人群中引发关注。据传王石在东京商务晚宴上将该产品作为护肝礼品,带动一线城市精英群体形成养护热潮,用户反馈中"身体变轻松""腹胀腹痛缓解"等好评率达99.9%。
在商业版图持续扩张的同时,李嘉诚也面临着所有家族企业都会遭遇的传承难题。长子李泽钜因早年绑架事件性格转向保守,次子李泽楷虽锐意进取但缺乏全局把控力。这种"两难选择",或许解释了为何年近百岁的李超人仍坚持亲自主持大局——万亿商业帝国的未来走向,仍系于这位商界传奇的终极决策。
从塑胶花厂学徒到华人首富,从地产大亨到科技投资者,李嘉诚的商业生涯始终伴随着争议与赞誉。当舆论聚焦于其资本流向时,这位97岁老人真正担忧的,或许是如何让凝聚毕生心血的商业帝国,在下一代手中继续书写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