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安能物流拟退市:财团私有化背后的行业变局

时间:2025-10-30 08:23:01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北京商报

上市四年后,快运行业龙头安能物流(09956.HK)正式宣布启动退市程序。近日,安能物流发布公告称,由大钲资本、淡马锡及淡明资本组成的财团,拟通过协议安排方式将其从港交所私有化。与此同时,公司创始人兼CEO秦兴华将转任高级顾问,退出核心管理层。作为中国零担快运市场的先行者,安能物流的退市决定引发行业对平台型物流企业资本化路径的深度思考。


私有化方案:溢价48.54%的资本博弈

根据安能物流公告,此次私有化要约价为每股12.18港元现金,较2025年9月3日(异常波动前最后一个交易日)8.2港元的收盘价溢价48.54%。按此计算,安能整体估值约143亿港元,创下2021年11月上市以来的新高。财团已获得秦兴华、金云等管理层合计35.74%股份的不可撤销承诺支持,确保提案通过门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交易不设价格上调机制,显示财团对估值的充分信心。退市后,秦兴华将彻底退出核心管理层,仅保留高级顾问头衔,而COO金云则继续担任该职位。这一人事调整标志着安能物流正式进入资本主导的新阶段。

退市动因:资本市场困境与战略转型需求

安能物流在公告中直言,自2021年上市以来,公司股价长期低迷,日均成交量不足千万港元,导致通过股权融资的能力严重受限。与此同时,维持上市公司地位需承担高额的行政、合规及信息披露成本,管理层精力亦被分散。据测算,退市后每年可节省数千万港元的合规费用。

行业分析师指出,安能退市折射出平台型物流企业的资本困境。2021年11月,安能以“港股快运第一股”身份上市时市值达151亿港元,但到2023年3月市值已缩水至56亿港元,蒸发超60%。类似境遇也出现在满帮集团身上,其纽交所上市后市值从233.58亿美元跌至目前的136亿美元。

改革阵痛:从规模扩张到利润优先

面对资本市场的冷遇,安能物流在2022年启动深度改革。财报显示,当年公司营收93.35亿元,同比下降3.22%,但净亏损从20亿元大幅缩减至4.08亿元。秦兴华提出“放弃规模导向,转向利润与品质”的新战略,重点布局300kg以下中小票市场,并升级“3300”产品体系,取消特殊加收费。

在运营层面,安能大幅优化网络结构:分拨中心从136个缩减至81个,通过拉直运输干线、优化车线配置等措施,使单位干线运输成本降至310元/吨,环比下降5.1%;全年平均运单时长缩短10.1%。这些改革在2024年显现成效,公司经调整税前利润达10.84亿元,同比增长65.7%。

退市后的突围战:效仿瑞幸模式?

安能物流认为,退市将使其摆脱短期股价压力,更灵活地推进战略转型。推动私有化的大钲资本曾成功重组瑞幸咖啡——在2020年财务造假危机后,大钲资本通过控股并更换管理层,帮助瑞幸实现扭亏为盈。这种“资本+运营”的重组模式,或将成为安能物流未来的转型范本。

然而,快运市场的竞争格局已发生根本变化。退市后的安能仍需直面顺丰快运、德邦物流、壹米滴答等对手的激烈竞争,而这些企业背后分别站着京东物流、极兔速递等战略投资者。2025年上半年,安能营收56.25亿元,同比增长6.4%,但零担货运总量增速已放缓至6.2%,显示市场增长压力。

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分析,大钲资本可能通过并购整合或引入新战略投资者等方式,为安能物流寻找新的增长极。是否重返二级市场,将取决于私有化后战略执行的成效。

这场由资本主导的退市大戏,不仅关乎安能物流的命运转折,更预示着中国零担快运行业从资本驱动向运营效率驱动的关键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