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不增利”已成为三只松鼠今年的经营常态。根据其最新披露的财报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7.59亿元,同比增长8.22%,但归母净利润仅为1.6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2.91%。这一反差引发市场对零食行业头部企业盈利能力的深度关注。

财报数据显示,三只松鼠前三季度营业总成本达77.07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销售费用16.05亿元,同比激增24.06%;管理费用2.28亿元,同比上涨50.7%。公司毛利率微降0.18个百分点至25.27%,显示成本控制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快消行业普遍承受原材料、物流等综合成本上升压力,叠加市场竞争加剧,多数企业利润空间被持续挤压。三只松鼠为维持市场地位,不得不加大营销投入,同时面临原料涨价与人力成本攀升的双重压力,导致利润进一步缩水。
现金流数据更凸显经营压力。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暴跌1690.52%至-5.06亿元。公司解释称主要因经营性采购支出增加所致。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分析,大规模采购反映企业为应对原料涨价提前囤货或备战销售旺季,但这也导致营运资金压力骤增,若负向现金流持续,将影响偿债能力与投资灵活性。
为缓解经营压力,三只松鼠宣布自11月1日起对部分产品调整供货价格。北京商报记者从多位经销商处证实,此次调价涉及坚果全系列产品,涨幅集中在1-3元区间。河南经销商表示价格调整幅度不大,重庆礼盒代理商则明确全系列产品均参与涨价。
江瀚认为,提价本质是成本转嫁策略。在原材料与运营成本持续攀升背景下,调价是维持毛利的必要手段。这既体现三只松鼠作为“国民坚果”品牌的定价权,也反映消费者对其品牌认可度。但他同时提醒,在竞品林立、消费趋理性的市场环境下,单纯依赖提价可能削弱性价比优势,需警惕市场份额流失风险。
财报数据显示,受成本上涨影响,上半年坚果产品营收微降1.03%,毛利率同比下降2.64个百分点。此次调价或为改善产品结构、提升盈利能力的关键举措。
面对经营挑战,三只松鼠正加速推进“全品类、全渠道”战略转型。除坚果核心业务外,公司已构建涵盖婴童零食、饮料、方便速食、预制菜等多元化产品体系。其中婴童零食品牌小鹿蓝蓝表现亮眼,上半年实现营收4.37亿元,占总营收7.97%。
供应链布局方面,公司形成四大区域总部网络。7月华南总部落户佛山后,与东区、北区、西南区基地形成协同效应,为全渠道扩张提供产能支撑。
为获取长期发展资金,三只松鼠于4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9月30日获得证监会备案。招股书显示,公司计划发售8150万股,募集资金将用于供应链升级、销售网络拓展、品牌建设及战略并购。若成功登陆港股,将成为首家实现“A+H”双上市的零食企业。
江瀚分析,港股上市有助于拓展融资渠道,缓解现金流压力,支持渠道下沉与国际化布局。但利润下滑与负现金流可能影响估值,投资者对可持续盈利能力仍存疑虑。截至发稿,三只松鼠尚未就业绩变动等核心问题回应媒体采访请求。
北京商报记者 郭秀娟 王悦彤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