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源:常德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动办)网站
文/段修健
近日,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建设迎来重要进展——宜昌至常德高速铁路(简称“宜常高铁”)即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根据10月28日发布的《新建宜昌至常德铁路(湖北段)站前工程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计划表》,该项目拟于2025年11月启动招标,标志着这条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关键线路进入落地倒计时。
作为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宜常高铁的建设进程备受关注。湖南轨道集团9月底发布消息称,项目初步设计批复在即,为实现年内开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于1月6日正式批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生态环境部也在9月29日印发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为项目推进扫清了关键障碍。
这条全长约234公里的高铁线路,北起湖北省宜昌市,途经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宜都市、荆州松滋市,南至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临澧县、鼎城区和武陵区。其中新建长阳东站至常德站段长约184公里,采用双线电气化客运专线标准,设计时速达350公里。建成后,宜昌至常德的通行时间将从目前的约3.5小时缩短至约1.5小时,宜昌至长沙的行程也将压缩至约2.5小时,较现有绕行武汉方案节省近一半时间。

图源: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宜常高铁的建设历程充满波折。早在2018年,该项目就进入公众视野,但因计划调整等原因进度一度放缓。特别是呼南通道襄阳经荆门至宜昌段确定后,继续往南接入常德段的线路曾存在西线(经宜昌)和东线(经荆州)两种方案。由于涉及湘鄂两省路线比选、国铁集团投资计划调整等因素,项目前期工作长期停滞。
转折点出现在2023年8月。湖北省发改委在答复政协委员提案时透露,通过长江中游城市群三省联席会议机制,与湖南省发改委就线路方案、建设时序等进行了多轮对接。经设计单位深入比选论证,最终确定采用经宜昌北站引出、途径宜都、松滋的方案。该方案不仅综合投资更省,地质条件更优,还能覆盖更多经济据点和人口,带动作用显著。
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的重点交通项目,宜常高铁的战略价值远超交通本身。它不仅是京港澳通道西翼的重要协作通道,更为宜昌和鄂西地区南下、常德和湘西地区北上提供了新的高铁通道,对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互联互通水平、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宜昌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正加速构建“米”字形高铁网。10月23日,宜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劲松介绍,沿江高铁(宜昌段)、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呼南高铁(宜昌段)等三条铁路同步推进,高铁建设进入密集期。而常德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随着常益长高铁2022年底全线通车,以及宜常高铁的即将建成,将加快形成区域性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

图源:长江云新闻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呼南通道全线走向为:呼和浩特-大同-太原-郑州-襄阳-常德-益阳-邵阳-永州-桂林-南宁高速铁路。目前,宜昌以北、娄底以南线路已开通或开工,宜昌至常德段即将开工,全线仅剩益阳至娄底段待建。湖南省发改委今年4月透露,益娄高铁已作为储备项目纳入2025年国铁集团勘察设计计划,预可研报告编制已完成。
这条南北大动脉建成后,将串联华北、中原、华中、华南地区,贯通呼包鄂榆、山西中部、中原、长江中游、北部湾等城市群,构建起连接东中西、南北方的交通主动脉。同时,通过与多条东西向高铁交汇,呼南通道还将发挥串联作用,为区域间往来搭建便捷通道。
更值得关注的是,呼南通道正通过永清广(永州至清远至广州)高铁项目向粤港澳大湾区延伸。10月20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召开项目工作推进会,聚焦用地预审、先行用地等关键环节,明确年内批复可研、尽早开工建设的目标。该项目作为京广第二通道的关键段,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图源:南阳网
随着宜常高铁开工在即,长江中游城市群内的其他高铁线路也传来新动向。长沙至赣州高铁已实质性开工,荆州至岳阳高铁、兴义经永州经郴州至赣州铁路(湖南段)等项目将启动前期工作。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正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