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佘宗明/文 当地时间10月28日,全球算力巨头英伟达宣布对通信设备供应商诺基亚进行10亿美元战略投资。消息公布当日,诺基亚股价单日飙升26%,英伟达股价亦创下历史新高,总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这一动作不仅刷新了资本市场对两家企业的认知,更引发了关于“AI时代基础设施联盟”的深度讨论。
近期,英伟达在资本市场的布局堪称激进: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千亿美元承诺投资OpenAI、20亿美元注资马斯克旗下xAI……相比之下,对诺基亚的10亿美元投资看似规模有限,但其战略意义远超金额本身。这场“算力霸主”与“通信老兵”的联姻,正被业界视为可能重塑6G与AI融合时代产业规则的关键落子。
公众对这次合作的认知存在显著误区。表面看,英伟达代表AI算力革命的“新势力”,诺基亚则是功能机时代陨落的“旧贵族”。但鲜为人知的是,诺基亚早已完成战略转型,目前稳居全球电信网络设备供应商前三甲,其5G基站市场份额达18%(Dell'Oro 2024数据)。英伟达的算力优势与诺基亚的通信网络积淀,正在6G和AI-RAN(人工智能无线接入网)领域形成技术共振。
这场合作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世纪80年代的Wintel联盟。当时微软与英特尔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x86芯片”的软硬件闭环,垄断PC市场长达30年,缔造了科技史上最经典的产业联盟。如今英伟达与诺基亚的携手,能否在AI时代复刻这一神话?答案藏在技术协同深度、生态控制强度与时代变量之中。
剖析Wintel联盟的成功密码,三重协同至关重要:其一,微软定义软件交互标准,英特尔确立硬件计算架构,形成“操作系统+芯片”的技术闭环;其二,通过排他性授权模式绑定全球PC厂商,将兼容体系升格为行业标准;其三,精准卡位PC普及浪潮,成为数字经济启蒙期的基础设施提供者。这种“技术共生+生态垄断+时代红利”的组合,构建了难以撼动的产业壁垒。
当前合作已显现Wintel式潜力。英伟达推出的6G专用计算平台,通过GPU加速基站计算能力,解决了传统设备“重传输轻计算”的痛点;诺基亚则凭借全球领先的基站互联技术,为英伟达算力网络补上传输短板。二者结合形成的“AI芯片+智能网络”组合,恰好契合6G时代通信、感知与计算深度融合的技术需求。这种技术适配度,与Wintel当年对PC产业的支撑逻辑高度相似。
生态构建层面,双方已迈出关键步伐。借鉴Wintel绑定PC厂商的模式,英伟达与诺基亚迅速拉拢T-Mobile、德国电信等运营商,形成“芯片商+设备商+运营商”的三角生态。通过推动通信行业向CUDA生态迁移,英伟达可复制微软绑定开发者的路径;诺基亚则计划将全球数百万基站转化为生态节点,构建分布式AI计算网络。这种开放生态加核心技术锁定的策略,正在重塑产业竞争格局。
但时代变量已发生根本性改变。竞争格局上,AI-RAN领域已聚集华为、爱立信等强劲对手,诺基亚市场占有率不足15%(Omdia 2025数据),缺乏压倒性优势;技术需求端,6G涉及太赫兹通信、智能超表面等前沿创新,谷歌边缘AI框架、高通通信芯片均可能分流市场;生态控制权方面,英伟达仅持有诺基亚2.9%股权,远不及Wintel的深度绑定,双方在战略优先级上的分歧可能削弱协同效率——诺基亚需平衡数据中心转型与通信设备主业,英伟达则急于抢占6G算力入口。
这些差异决定了合作难以构建Wintel式的垄断结构,更可能形成“新基础设施联盟”。英伟达已提出“算力服务分成”模式,计划通过共享全球电信和AI基础设施市场实现共赢。这种弱化独家垄断、强调生态开放的策略,反而更适配当前产业逻辑。据Gartner预测,到2030年,6G与AI融合将创造1.2万亿美元市场,其中开放式生态将占据65%份额。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会押韵。英伟达与诺基亚的合作,抓住了技术互补与生态共建的核心要素。虽然前路充满不确定性,但两家企业的联手已为定义6G与AI融合时代产业规则开启想象空间——正如Wintel定义了PC时代,如今它们正试图书写AI+通信时代基础设施的新叙事。这场实验的成败,或将决定未来十年全球科技产业的权力格局。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