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发布
作者:邓蔚楠 | 编辑:程程 | 设计:岚昇

科技行业再起波澜。10月31日,AI芯片龙头寒武纪发布公告称,收到原副总经理兼CTO梁军提起的劳动争议诉讼,要求公司赔偿股权激励损失42.87亿元。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中国上市公司劳动争议索赔纪录,更直接威胁寒武纪财务安全——其索赔额相当于寒武纪2024年三季度净利润的2.67倍,而寒武纪账面货币资金仅58.2亿元。
争议焦点直指股权激励处置方式:是按“原始出资额加5%年息”回购,还是按指定日股价变现?两种方案金额差距从万元级飙升至十亿级,而当前寒武纪股价对应梁军所持1152.32万股价值已达155亿元。

这场天价索赔源于2017年与2019年两份关键文件的法律效力冲突。梁军核心证据是2017年签署的《入职意向书》,其中明确“股权激励是薪酬组成部分”,主张股票增值应属劳动报酬。若按此认定,寒武纪需以2024年10月10日每股372元的价格回购股份。
而寒武纪则依据2019年《持股计划》文件反击,该文件规定若员工在持股权益不得处分期间因个人原因离职,公司有权以“原始出资额加5%年息”回购。据东方财富网披露,梁军通过两个员工持股平台仅出资5.26万元,这意味着寒武纪理论上可用6.8万元完成回购。
这场法律博弈背后,是寒武纪与梁军持续三年的战略分歧。2020年华为启动自研芯片后,寒武纪IP授权收入断崖式下跌,梁军主张加大技术投入,而管理层选择加速商业化,最终导致其以“未提供劳动条件”为由离职。
梁军的诉讼时机引发市场猜测。2024年其创立的上海昉擎科技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团队核心成员多来自寒武纪、华为等企业,技术路径与寒武纪高度重叠。更耐人寻味的是,昉擎科技宣布融资的时间点,恰逢寒武纪股价创历史新高——8月27日摸高至1464.98元/股,市值突破6000亿元。

从仲裁裁决书看,梁军胜诉概率较低。裁决认定其签署《持股计划》时已了解条款内容,应受后续文件约束。但即便如此,这场诉讼仍对寒武纪造成实质性冲击——11月3日、4日股价连续下跌,总市值缩水至5649亿元。
寒武纪的估值泡沫争议从未停歇。其动态市盈率高达276倍,远超73.92倍的行业中位数。财报显示,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下滑17%,毛利率连续两季度下降,经营现金流仍为负值。

产能困境尤为突出。IDC数据显示,2024年寒武纪出货量仅2.6万片,远低于华为昇腾的64万片和百度昆仑芯的6.9万片。在字节跳动、腾讯预计80万片芯片的订单需求面前,寒武纪的存货周转率持续走低,出货时间同比延长140天。
技术竞争力方面,寒武纪旗舰芯片算力仅达英伟达主流型号的6%,带宽落后一整代。2024年中国AI芯片市场,英伟达占据68%份额,华为昇腾占15%,寒武纪仅1%。这种差距在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扩大——寒武纪营收28.81亿元,而英伟达达5973亿元,是前者的207倍。
当前这场天价索赔,已被部分投资者视为寒武纪的重大风险信号。有观点认为,寒武纪暂时占据的市场优势,实则是受益于美国对英伟达高端芯片的出口管制。随着国际供应链调整,这种“平替”效应能否持续存在变数。
11月3日、4日的股价波动,已反映出市场对诉讼结果的担忧。这场涉及42.87亿元的纠纷,不仅考验着寒武纪的法律应对能力,更将决定其能否守住“AI芯片第一股”的江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