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末,苏超决赛开打,最终,泰州这匹黑马“一黑到底”,爆冷拿下冠军。
苏超火遍全国,但这个赛事最大赢家不是掏了真金白银赞助赛事的江苏银行,甚至都不在八强之列。
恐怕所有人都公认,最大赢家是常州。
在苏超中,每个人都记住了常州的形象:恐龙。

的确,不论是网络热梗常州“家家户户养恐龙”“骑恐龙上班上学”,还是活跃在“苏超”赛场上的恐龙大军,或者是输球后“气死了一只小恐龙”的调侃,都好像在说:“恐龙”是常州特产。
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
常州连一块恐龙化石都没出土过。
史料里,也没有什么专门关于恐龙的记载。
可这并不妨碍,提到常州大家就想到恐龙,提到恐龙大家就想到常州。
那么,常州怎么把恐龙做成自己的超级大IP的呢?

至少在明清时期,常州就有个称呼:龙城。但这个“龙”,并不是指恐龙,而是中国传统所说的龙。
常州和恐龙直接渊源到现在也还不到30年。
常州位于苏南,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近代以来,最拿手的其实是实业。大名鼎鼎的盛宣怀就是常州人。
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常州以乡镇工业发达成为“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

常州工业在中国历史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工业快速发展后,常州就在思考问题:和工业相比,旅游业对地方税收贡献大,产业链长,环境友好且富区富民,发展旅游业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一环。
发展旅游,对常州来说却不占优。
不说长三角,就是省内,百十公里之内,东有苏州,西有南京,旁边的无锡有太湖,文化底蕴也不薄。
常州怎么办?
常州,找到了一个差异化突破口。
有说法,在中国,东起山东半岛,西达天山之巅;北从内蒙古的戈壁荒漠与黑龙江的黑山白水,南到亚热带的云南与广东,都有过恐龙分布。
可不幸的是,常州不要说恐龙蛋,连一块完整的恐龙化石都没出土过。
但常州偏偏做了一篇恐龙的大文章。
1996年,在常州想方设法发展旅游业的时候,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在北京召开。
这两件事好像扯不上什么关系,但却是常州打造超级恐龙IP的起点。
根据当时常州负责人回忆,1996年,常州在和韩国双龙集团洽谈一个塑化项目。与此同时,原国家地质矿产部也在和双龙集团洽谈一个项目。
在几方座谈会上,有领导因为此前考察过常州,会上便提到常州别称“龙城”。
当时部委负责人就顺势说:“要说龙,我们地矿部真正有龙,而且今天和双龙集团洽谈的地块上正好有一个存放恐龙化石的仓库。”
在场的常州市领导,想到了之前参观好莱坞影城侏罗纪公园时的热闹场面。
他觉得机会来了,便大胆插话,希望能在常州建设此馆,并表示常州方面也可以出一部分资金。
在场的大领导,思考了一会说:“北京天坛前面有个自然博物馆,里面有几条恐龙化石骨架吧?我听说去那里的人不多,因为人家到北京来主要是看故宫、长城。我看放到常州正是填补华东在这一方面的空缺。我看可以嘛!建中华恐龙馆,常州还可以出资,不是很好吗。”
于是,请“龙”入常的工作,也就开展起来。

原国家地质矿产部和常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建设“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华恐龙馆”签字仪式

说到博物馆,放在二三十年前,常规思路就是,把恐龙化石摆在橱窗里,搞科普。
但,常州却不打算走老路子,因为,这会让游客很快就会失去新鲜感。
常州的做法是,挖掘恐龙自带的神秘性、历史性和知识性,成功开辟出一条“科普+游乐”的新赛道。
于是就有了中华恐龙园项目。
常州市官方牵头,5家国有企业出资6000万元人民币作为启动资金。
项目在1997年9月破土,2000年开园,2010年4月以恐龙园为核心、联动温泉、商业、演艺等多业态的“环球恐龙城”整体晋升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常州用27年时间,完成从中华恐龙馆到中华恐龙园,再到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环球恐龙城的三级跳,一步步把恐龙化石,锻造成超级IP。
常州做对了哪些事呢?
把恐龙融入城市肌理。
在常州,你过马路,脚下斑马线印着3D恐龙爪印,骑辆共享单车,车桩是“小恐龙蛋”,坐地铁有恐龙专列,坐公交是恐龙主题巴士,住宿有恐龙主题酒店,高速上有恐龙主题服务区……让“常州人骑恐龙”从网络走进现实。
常州的妙就在于,把恐龙写进城市的操作系统,融入百姓生活的日常。
不止于此,常州抓住每个热点,输出恐龙IP文化。

地铁的恐龙专列
今年苏超大热,常州第一时间把恐龙与足球结合,推出“跟着苏超游常州”恐龙主题地铁专列,让乘客一秒闯入史前足球派对;常州输球后,官方连夜把网友调侃的“恐龙妹”做成粉色玩偶,3天预售破万;中场20只仿真恐龙蹦跶进场,一只“被比分气晕”的小恐龙当场“罢工”倒地,短视频播放量瞬间破亿。

比赛现场的仿真恐龙
打造恐龙产业链。
常州从2007年就开始布局“世界观—形象—内容—传播—体验—衍生—资产”IP产业链。
线上,打造恐龙宝贝、多米龙等IP形象,推出《恐龙宝贝之龙神勇士》《小龙甜品工坊》《恐龙来了》《暴宝别闹》等一系列原创动画作品,创央视等电视台收视高峰。
线下,构建虚实融合3D、VR及MR体验项目,打造游客沉浸式体验场景,提升游客参与感与复游率。舞台剧、夜间灯光秀,激活24小时经济空间。带动中华恐龙园周边业态全面营收。
2025年春节期间(2025.1.28-2.4),中华恐龙园旅游度假区迪诺水镇举办灯会,度假区整体接待游客64.5万人次,实现营收6660万元。

常州城市客厅环球恐龙城休闲旅游区
不止于此,来看看总账,近20年来,常州旅游平均停留时间从6.2小时延长至2.8天,过夜游客比例从不足10%增长到65%,夜间经济活跃度从10%增长至45%。与此同时,恐龙园的门票收入从占比85%降至50%,衍生品年产值从200万元增至超亿元,实现从“门票经济”到“全产业链”的转型。
输出商业模式。
如何对抗“生命周期”持续释放活力,常州恐龙园找到了密码,内容更新和文化本源。
开展商业咨询和管理经验输出,开展“一地一IP”定制化开发,已落地兰州、郑州、泰州等10余个省市文旅项目。
在长三角,像绍兴黄酒小镇、连云港渔湾欢乐城、盐城草房子景区等项目输出成熟管理模式,为当地旅游注入活力。
从卖门票到卖模式,常州恐龙园用创意资本撬动全国文旅市场。
近年来,中华恐龙园把公共安全和生命健康教育作为新一轮产业重点,打造了7200平方米的恐龙人安全与应急体验实训基地,此外,全球首创以“防灾避险”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教育基地“恐龙星球”正在加速建设。
同时,开发研学项目,助力学生科普与安全教育。
常州恐龙园这波操作,从恐龙“形”到“魂”的转变,实现产品提档、结构优化、消费升级,为城市文旅注入新鲜活力,构建起连接社会责任与文旅消费新的流量入口。
将近30年的精雕细琢,常州和恐龙之间划上了一个等号。
在很多文学作品,尤其是亲子教育书籍里,常州恐龙园都是成了常见的描述。
这让恐龙园潜移默化中获得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

节选自王一涓的《行路吟》

常州有句话:勇争一流,耻为二手。
常州没有恐龙,但却在全国造出第一个恐龙游乐园。
也因为“第一效应”,让常州和恐龙相互成就。
别人等风来,常州自己造风口。
当传统旅游城市比拼“老天爷”赏饭时,常州选择“无中生有”,凭借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城市性格,把史前巨兽变成自己的城市坐骑。继恐龙园之后,又“小题大做”天目湖、“点土成金”古淹城、“移花接木”东方盐湖城,把文化叙事做到极致。
2010年后,常州再次“敢为人先”押注新能源,十四年GDP增长 249.31%。
据我们所知,常州在新能源领域的资源禀赋并不占优势,既没有丰富的矿产储备,也缺乏整车制造经验。即便如此,常州依然实现了新能源产业的蝶变升级。
2024年,常州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贡献率达98.9%。
说到新能源汽车,普通人可能不知道,很多都是“常州造”。
以理想、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落地常州,构建整车制造的新标杆,2024年整车产量近80万辆,仅次于上海、深圳,位居全国第三。全国每出口1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辆产自常州。

苏超常州主场送的“土特产”是新能源汽车
不只是整车。
常州的新能源产业聚集度全国第三、投资热度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作为新能源汽车“心脏”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和销售产量均位居全国首位。
星宇车灯为全球1/3的新能源汽车提供照明方案。
汇川新能源电机控制器市占率全国前三。
星星充电平台成为网络充电设施的头部运营商之一,迄今接入充电桩终端数超过53万个,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和地区。
光伏领域有天合光能,2024年组件销量登顶全球,累计对外输送清洁电力突破100GW。
2023年,常州成为江苏第五、全国第25个GDP万亿之城,也是万亿俱乐部中人口最少的城市。
正如恐龙园集团董事长沈波所言:“常州人相信,资源不足可以用创意补足,创意不足可以用奋斗补足。”
这或许就是常州一次次把“不可能”写成这座城市日常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