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蚂蚁集团正迎来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升级。近日,虎嗅独家获悉,蚂蚁集团CEO韩歆毅发布全员信,宣布将原“蚂蚁数字医疗健康事业部”正式升级为“蚂蚁健康事业群”,标志着健康业务成为蚂蚁集团的新战略支柱板块。
战略架构调整:健康业务跻身核心
此次调整是蚂蚁集团近五年来最关键的业务架构变革。调整后,蚂蚁集团形成全新的业务矩阵:蚂蚁国际、数字科技、Oceanbase保持独立公司运营,支付宝事业群、数字支付事业群、财富保险事业群、信贷事业群与新成立的健康事业群共同构成五大核心业务单元。这意味着蚂蚁集团已完成生活服务、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服务三大关键领域的战略布局。
韩歆毅在内部信中强调:“过去11年,从第一笔手机挂号缴费到医保码服务超8亿用户,蚂蚁始终坚持以技术驱动解决社会问题。面向未来,AI为破解社会医疗健康痛点提供了关键路径。”
健康业务:酝酿多年的战略选择
蚂蚁集团的健康业务并非突然崛起,而是经过多年布局。早在2014年,支付宝便上线线上挂号缴费功能,开启医疗健康服务的第一步。2016年,深圳上线第一笔医保在线支付;2019年,国家医保局发布第一张医保电子凭证,开启全民就医购药的“一码通”时代。这些零散节点逐步织成了一张覆盖全国的底层网络,使蚂蚁健康服务医保码用户超8亿,成为全国最大的第三方医保服务平台。
此外,健康服务业务还能天然叠加蚂蚁在生活服务、金融服务两大基本盘的能力。今年7月,蚂蚁首创的“医保+商保”清分结算中心正式上线,实现医保、商保一站付的结算模式,让居民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真正互联互通。
从团队架构来看,原数字医疗健康事业部总经理张俊杰将出任新事业群总裁,直接向韩歆毅汇报。张俊杰自2014年加入蚂蚁后,便是支付宝医疗行业线的首批成员,主导了线上挂号缴费、电子医保码、健康管家AQ等多项核心业务。此次“健康事业群”的独立,更像是长期铺陈后的制度确认。
AI赋能:健康业务的关键变量
AI技术的快速发展是蚂蚁敢于押注健康业务的关键变量。过去十年,蚂蚁在医疗数字化上的铺设更像“地基工程”,而AI让原本碎片化的医疗服务有了被整合的技术前提。
作为蚂蚁健康的旗舰产品,AI健康应用AQ上线仅四个月,便成为国内第五个月活用户突破千万的AI原生App,也是唯一一款“行业专业级AI”。其背后是蚂蚁从2023年起构建的医疗多模态大模型体系,以万亿tokens专业医疗语料为底座,融合千万级医疗知识图谱,能在权威评测中达到领先水平。
去年9月,蚂蚁收购好大夫在线,补全了业务齿轮。好大夫连接30万真实医生,是中国最大的在线问诊平台,带来了稀缺的“医生—患者—病历”真实场景,使得模型与产品的能力形成一个能被验证、被反哺的闭环。
战略升级:从连接者到参与者
蚂蚁健康的整体业务版图已形成清晰的“双引擎”结构:一端是模型驱动的AI医疗健康创新,从影像识别、病理推理到慢病管理的智能化落地;另一端是服务端的系统协同,把医保、商保、诊疗和支付串联起来,让AI直接进入真实的服务场景。
这种变化让蚂蚁从医疗健康体系的“连接者”转向具备服务能力的“参与者”。健康业务不再是蚂蚁集团生态服务中的“延伸部门”,而是成为一个具备独立增长逻辑和产业纵深的战略单元。
行业背景:健康中国的时代命题
在老龄化加剧、慢性病群体扩大的背景下,健康服务是全民普适需求,而AI被视为破解医疗资源均等化的关键变量。国家层面,“健康中国2030”已被列为核心发展战略;产业层面,中国的大健康市场正在被重新定义,从单一医疗消费向慢病管理、养老、康复、心理健康等纵深领域延展。据研究机构数据,2025年中国大健康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0万亿元,到2035年老龄化人口将超过4亿。
蚂蚁的战略升级暗合了人生的两大主题:有钱花(Wealth)和有命花(Health),这也是每个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最朴素期待。
未来展望:技术驱动的长期价值
蚂蚁健康事业群的独立,或许不会立刻改变行业格局,但它为技术驱动解决医疗健康问题提供了一个答案。健康产业的复杂性意味着回报周期漫长,技术验证和制度磨合都不会一蹴而就。AI并没有让医疗变得更简单,它只是让问题的边界被重新看见。
蚂蚁健康或许还需要时间去证明它的商业回报,但它的确为蚂蚁在生活、金融之外,打开了全新的想象空间。
本内容由作者授权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虎嗅立场。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touga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801937.html?f=wyxw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