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阿迪达斯加速下沉:抢滩三四线市场,能否重夺话语权?

时间:2025-11-11 05:29:10 来源:金角财经 作者:金角财经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温颖颖

“理解阿迪王,成为阿迪王。”

2025年三季度业绩会上,阿迪达斯CEO比约恩·古尔登宣布将加速布局中国三四线城市,通过“高性价比门店”和“特别优惠”策略争夺下沉市场。这一决策被网友戏称为“阿迪达斯终于活成了阿迪王的样子”。

面对80-100欧元价格区间的激烈竞争,古尔登坦言中国本土品牌已占据优势。此次下沉战略并非首次尝试——十年前阿迪达斯便提出“渠道下沉”目标,如今则将触角伸向县域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大中华区收入同比增长10%,连续十个季度保持正增长,甚至超越北美市场8%的增速。

Samba鞋:从YEEZY接班人到促销常客

支撑业绩增长的不仅是市场扩张,还有爆款产品的接力。继YEEZY鞋因侃爷风波停产后,Samba系列(德训鞋)成为新晋顶流。小红书上#samba#话题浏览量超4.4亿次,#德训鞋#话题更达15亿次,衍生出“通勤穿搭”“复古搭配”等讨论。天猫旗舰店数据显示,Samba OG经典款历史成交量已突破20万单。

但比爆款更引人注目的是价格策略。网友分享的线下促销显示,三双拼单后红色德训鞋单价降至288元,奥莱店更出现199元的低价。有消费者调侃:“看到400元的Samba都等降价,感觉还能更便宜。”这种“打折即正义”的消费心理,在阿迪达斯2024年鞋类业务26%的四季度增长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专业体育到娱乐至上:转型背后的焦虑

业绩增长的表象下,阿迪达斯正经历深刻转型。2024年品牌将沿用20年的slogan“没有不可能”替换为“喜欢不为什么”,标志从挑战极限转向强调快乐。产品层面,与陈冠希、Fear of God的联名款,以及BLACKPINK成员Jennie的代言,让#三叶草女孩#话题浏览量逼近4.5亿次。

但娱乐化转型也伴随争议。2023年与Gucci联名推出的3600元橡胶拖鞋和100万元鞋箱,被质疑“脱离体育品牌调性”。更严峻的是,安踏、李宁等本土品牌正以技术创新和设计升级缩小差距——2023-2024年安踏收入分别达623.56亿元和708.26亿元,李宁收入从2015年的71.03亿元增至2024年的286.76亿元。

品控危机:代工模式下的质量隐忧

低价策略的另一面是品控质疑。2025年曝光的“羽绒服代工”事件中,一款含绒量70%的阿迪达斯长款羽绒服(折扣价867.71元)被指由雪中飞代工,而后者同款含绒量85%的产品仅售569元。更尴尬的是,阿迪达斯客服承认“只负责设计,生产由合作工厂完成”,目前其在中国已无直属工厂,专业运动产品生产比例“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供应链问题早有预兆。2021年柬埔寨工厂贡献21%的服装产量,但监管变动导致多批次产品被抽检不合格。2022年大中华区收入暴跌36%,为2023年7500万欧元亏损埋下伏笔。易观品牌零售行业中心研究总监李应涛指出,阿迪达斯在产品研发、品牌推广和渠道发力上均表现不佳。

低价牌能否破解增长焦虑?

尽管2025年前三季度大中华区收入达27.74亿欧元,但全年预计37亿欧元的规模仍不及2020年的44.28亿欧元,市占率也从2021年的15%萎缩至8.7%。《2024中国消费者展望》显示,35%的消费者“更在意价格”,实用主义回归正在削弱文化溢价逻辑。

下沉、低价与性价比是张好牌,但在品控摇摆和定位模糊的背景下,单独打出可能适得其反。正如网友调侃:“除非阿迪达斯真想在中国成为阿迪王。”

参考资料:

虎嗅《阿迪达斯也要抢“县城贵妇”了?》

节点财经《去库存、重营销、整渠道,阿迪达斯打响翻身仗》

财经天下WEEKLY《买阿迪达斯羽绒服的人,被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