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银行直供房激增:购房者‘捡漏’良机还是潜在风险?

时间:2025-11-11 13:23:57 来源:首席商业评论 作者:首席商业评论



近期,中国房地产市场迎来一股新潮流——“银行直供房”正成为焦点。《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等权威媒体纷纷聚焦这一现象,揭示了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大型银行正通过线上平台大规模直接销售房产。

银行直供房:不良贷款处置的新路径

这些被称为“银行直供房”的房源,主要源自银行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当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时,银行通过法律手段取得房产的完整产权,随后在市场上直接出售以回收债权。这种直售模式,正逐渐成为银行快速处理不良债权的新选择。


图源:网络

然而,银行亲自下场“抛售”房产,也引发了市场的担忧:这是否会对本已不景气的房地产市场带来新一轮的冲击?

银行卖房新动向:规模激增,价格诱人

近期,银行直接出售房产的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从国有大行到地方银行,纷纷加入这一行列。在阿里资产平台的“银行清仓”栏目中,全国各地的银行房产资产琳琅满目,价格从几万元至上亿元不等。其中,地方城商行与农信社的挂牌规模尤为引人注目。

据《第一财经》报道,兰州银行2025年挂牌直售房产标的达1779个,同比增长超过50%。吉林银行挂牌出售的房产超过2000个,天津银行超过1200个。而农信系统的房产处置规模更为庞大,四川农信系统自2024年上半年以来,挂牌出售的房产标的数量超过25000个,辽宁农信系统累计挂牌直售的房产标的达11000个。


图源:凤凰网房产

对于银行而言,房产直售并非新模式,但近期其规模迅速扩大。这主要得益于直售模式在不良资产回收率和处理效率上的显著优势。有机构反馈称,直售模式的不良资产回收率比债权转让方式高出15%-20%,整个周期也能缩短1/3以上。

而对于购房者来说,价格优势是这些“银行直供房”最吸引人的地方。与普通二手房及法拍房相比,这类房产普遍具有显著价格优势。例如,兰州农商行出售的沈抚新区育才壹品小区的房产单价仅为2300元/平方米,而该小区目前在贝壳找房网上的二手房单价约在3.3万元/平至4.6万元/平之间,价差巨大。除极端案例外,银行直售房普遍比同区域二手房市场价便宜10-30%,对购房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值得探究的“捡漏”机会。

捡漏机会与风险并存:购房者需谨慎

然而,对于有意购买“银行直供房”的购房者来说,尽管这些资产标的蕴含着巨大的机会,但其中隐藏的风险亦同样不容忽视。

价格方面,虽然银行直售房产的价格普遍较低,但购房者需仔细剖析每套房产的具体情况。有些房产挂价低,可能是因为其本身存在流动性问题。如果是这样,期待通过购买该标的来实现盈利,恐怕并非明智之选。但若是出于购买一套性价比高的房子自住的目的,那看上去倒是个不错的机会。


图源:网络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标的资产是否“干净”。虽然银行直售房产的所有人、控制人是银行,相对来说要干净一些,但每套房子的具体情况仍需购房者认真审核。包括是否合法合规办理了产证、税费如何缴纳、是否存在着巨大的欠费(物业、水电)、房屋本身是否有长租、被占用等问题。一旦有所遗漏,造成的损失可能会极为巨大。

房产中介:风险与机遇并存

对于房产中介来说,银行直售模式的扩大同样带来了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局面。银行直售理论上不需要中介的参与,也就不需要再额外支付一笔总价1%-3%的中介费。这对于价格敏感度较高的群体来说,是一个省钱的加分项,自然对传统中介业务会造成一定的冲击。

但实际上,银行并非专业的卖房销售,他们在处置这些房产的时候恰恰需要一些独立的专业人士的协助。这可能是目前房产中介的一个不错的转型机遇。银行直售模式与普通购房者之间存在着信息鸿沟,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对此,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是银行主动寻求与地方中介机构合作,把他们作为自己的线下销售来协助卖房。这既能提升银行的资产处置效率,也能给中介机构带来收入,是一个双赢的安排。


图源:AI

从中介的角度来看,完全可以换个思路转型成为“银行/法拍房经纪人”,为购房者提供包括标的筛选、产权尽职调查、竞拍咨询、收房清场等在内的服务,获得比目前二手房交易更高的中介服务费。

对房地产市场的冲击:房价体系或遭挑战

银行大规模直接出售房产的举动,势必会对中国房地产市场造成影响。目前的房产价格体系由该区域的新房申报定价、二手房市场定价、法拍定价三个体系来确定。如果银行带着明显低于当前价格的直售价格大规模的加入其中,必定会对房价造成巨大的冲击。


图源:AI

这会反噬二手房已经一跌再跌的价格阵地,并进一步间接倒逼新房定价水平。同时,银行大规模低价售房还会拉低区域价格预期,加剧二手房市场压力,导致周边业主陷入家庭资产估值缩水的困境。这对现在已经不太景气的房地产交易市场来说,无疑会造成雪上加霜的局面。购房者出于对房价继续下跌的悲观预期,也会在买房决策上更加犹豫,继续持币观望。这可能会使房产价格陷入到一个被动的下跌循环之中。

总而言之,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年做出的任何买房决策,都应慎之又慎。银行直供房虽带来“捡漏”机会,但背后隐藏的风险亦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