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蓝
当规模神话破灭,餐饮业进入“挤泡沫”时刻,一位90后创始人的战略重构与价值回归,正在中式烤肉赛道掀起一场静默的革命。

(北木南烤肉创始人李长志)
餐饮行业的寒冬中,北木南烤肉正在进行一场关乎生死的“硬核转型”。从600家门店的巅峰到如今200余家的精简阵容,这场被内部称为“自我革命”的转型,揭示了中式烤肉品类在资本狂热退去后的真实生存图景。
“品牌目前是在调整阶段。”创始人李长志的平静语气背后,是连锁餐饮规模边界的残酷现实。当门店突破600家后,品质管理难度呈指数级增长,单店盈利能力却不升反降。2025年行业数据显示,烤肉行业在消费理性化与品质升级的双重趋势下,性价比已成为品牌竞争的核心维度。
“经济下行以后,老百姓消费能力明显减弱了。”李长志观察到,市面上自助烤肉的兴起,恰恰解决了消费者的“消费确定性焦虑”:“一票制让顾客内心安定,不会为消费超支担心。”这种心理转变与餐饮企业的运营诉求形成共振——自助模式因顾客自主取餐的特点,可大幅精简服务员配置,仅人力成本就能节省30%以上。
但北木南的自助转型并非简单跟风。李长志清醒地认识到:“纯粹把自助模式作为核心很难破圈。”当前成熟的自助烤肉品牌已占据主要商场渠道,就连海底捞旗下“焰请烤肉”也在部分门店试水自助。北木南选择在单点与自助之间寻找平衡点,探索第三条道路。
与日式、韩式烤肉已形成的清晰认知相比,中式烤肉仍处于“地方特色”的混沌阶段。东北泥炉西塔老太太、川派调味小猪查理、湘派风味酒拾烤肉等区域品牌,虽在局部市场崭露头角,却未能形成全国性心智标签。
“消费者不需要花里胡哨的菜品。”李长志以齐齐哈尔烤肉为例,揭示烤肉的“本质”:“一进门就能看见现切现拌的全透明过程,菜单只有几样核心肉品配酸菜、烤饼。把‘拌肉’做到极致,就能留住客人。”这种对本质的追求,恰恰是餐饮市场最宝贵的竞争力。
他提出两种破局路径:要么成为细分品类代表(如齐齐哈尔烤肉),要么打造中式烤肉“集合店”。但最终更倾向于回归本质:“所有品类都会回归本质,烤肉的本质不就是新鲜看得见、味道不掺假吗?”

经过九年摸索,李长志对北木南的护城河有了清晰认知:
从600家到200家,表面是规模的收缩,本质是发展逻辑的根本转变——从外延式扩张到内涵式增长,从规模优先到质量为本。当资本热潮退去,消费回归理性,北木南的转型之路,正在为中式烤肉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