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威马、哪吒、高合重返赛场,造车新势力能否逆风翻盘?

时间:2025-09-22 09:03:19 来源:江瀚视野 作者:江瀚视野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格局:既有头部品牌月销破万、市值飙升的辉煌,也有部分新势力因资金链断裂、销量低迷而黯然退场。然而,近期威马、哪吒、高合等曾陷入停摆的造车新势力,却通过资本重组、产能重启等方式试图“复活”。这场“复活赛”能否成功?造车新势力重返市场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行业逻辑与挑战?


一、威马、哪吒、高合:从停摆到重启的“复活赛”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威马、哪吒、高合等造车新势力近期集体进入“复活模式”。其中,哪吒汽车的运营方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已召开破产重整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披露的数据显示:公司账面资金仅剩约1500万元,而确认债权高达51亿元,拖欠5000余名职工工资及补偿金约4.6亿元。作为曾以性价比优势占据新势力销量榜首的品牌,哪吒汽车如今深陷财务危机,40多万车主的售后权益也面临风险。

不过,希望并未完全破灭。合众新能源管理人于6月30日发布《重整意向投资人预招募公告》,截至9月8日已有76名意向投资人报名参与。这一数据表明,尽管哪吒汽车负债累累,但其品牌价值、产能基础仍吸引着资本关注。

同样在努力“重返赛场”的还有威马和高合。威马汽车通过《致供应商白皮书》宣布回归,计划在温州基地恢复EX5和E5车型的生产。这家停摆两年、负债超200亿元的车企,似乎迎来了“白衣骑士”。而曾被称为“最贵国产电动车”的高合汽车,也在今年5月完成工商信息变更,由黎巴嫩资本接手,试图通过资本注入重启运营。


二、造车新势力“复活”的底层逻辑:资源再配置的必然选择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经历从“野蛮生长”到“大浪淘沙”的深度洗牌。威马、哪吒、高合等品牌的“复活”,本质上是优质赛道资源再配置的结果。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虽竞争激烈,但仍是少数具备高增长潜力和政策支持的朝阳产业。相较于从零开始建设品牌、申请资质、搭建供应链,通过并购重组盘活存量资产显然更具效率。

尤其当行业集中度提升时,头部企业之外的参与者若拥有可利用的基础条件(如造车资质、产能布局、品牌影响力),便可能成为整合浪潮中的突围者。这种模式既避免了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也为市场注入了差异化竞争的可能性。


三、复活优势:资质、产能与品牌的三重壁垒

尽管退赛的新势力曾面临巨大压力,但其拥有的优势仍十分明显:

1. 造车资质的稀缺性

2023年国家全面收紧资质审批后,造车资质已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最稀缺的资源之一。新入局者想要获得资质,需经历严格的审批流程和漫长的等待时间,而通过收购现有新势力,可快速获得这一关键资源,为后续生产销售奠定基础。

2. 产能布局的重要性

以哪吒汽车为例,其曾拥有浙江桐乡、江西宜春和广西南宁三大生产基地,总年产能达30万辆。这些基地不仅具备现代化生产设备和工艺,还拥有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复活后的车企可利用现有产能快速恢复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3. 品牌与市场影响力

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哪吒、威马等品牌均积累了一定的口碑和消费者认可度。复活这些品牌可借助其原有市场影响力,降低推广成本,快速打开市场局面。


四、复活之路的挑战:债务、组织与供应链的三重考验

尽管“复活”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但真正实现可持续重生仍面临严峻挑战:

1. 巨额负债的压力

威马、哪吒等企业停摆前普遍面临资金链断裂问题,拖欠供应商货款、员工薪资、经销商返利等现象普遍存在。即便有新资本注入,首要任务往往是偿还历史债务、解决法律纠纷,这将极大消耗可用资金,压缩研发、营销、渠道重建等方面的投入。若债务重组不彻底,企业将长期背负沉重包袱,难以轻装上阵。

2. 组织能力的重建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硬件资产,更在于人才团队与组织文化。长期停产后,核心研发、生产、管理人才大量流失,团队士气低落,组织架构涣散。即便新资本能够吸引部分旧将回归或引入新团队,如何在短时间内重建高效的管理体系、凝聚团队战斗力、恢复生产节拍,都是巨大考验。

3. 供应链关系的重塑

长期欠款可能导致供应商不愿恢复供货,或要求预付款、提高价格,这将直接影响生产成本与交付能力。例如,哪吒汽车若想重启生产,需重新与数百家供应商谈判合作条件,这一过程可能耗时数月甚至更久。

可以说,威马、哪吒、高合等造车新势力的“复活”,是新能源汽车赛道吸引力与稀缺资源再配置的必然结果。但如何平衡债务重组、组织重建与市场拓展,仍是各家车企接受者们需要面对的核心命题。这场“复活赛”的最终结果,或将深刻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