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百亿基金经理重返百位:新格局下的投资风向与市场启示

时间:2025-11-18 04:28:41 来源:券商中国 作者:券商中国


时隔一年半,管理规模超百亿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以下简称“百亿基金经理”)人数重新突破100位大关。券商中国记者从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以下简称“天相投顾”)和理财魔方获取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这一群体规模已超过110名,标志着市场在经历阶段性调整后,百亿基金经理群体迎来“探底回升”的新阶段。

“百亿”规模新老有别:赛道切换与业绩驱动成核心逻辑

与上一轮百亿基金经理集中于消费、医药、新能源等传统赛道不同,本轮新晋百亿基金经理的崛起呈现出两大显著特征:一是赛道切换,科技、红利、量化等新兴领域成为主流,映射出市场从“传统内需”向“科技创新+安全边际”的行情主线转变;二是规模增长逻辑重塑,新晋百亿基金经理的规模扩张主要依赖业绩与行情共振,而非过往“明星效应+大规模新发”模式。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市场对基金经理投研能力的更高要求,也预示着行业生态向更健康的方向演进。

新晋百亿基金经理的三大类型:规模增长路径分化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百亿基金经理人数在2022年一季度为151位,二季度升至163位高点,平均管理规模超200亿元。随后,受市场波动影响,这一数字持续下滑,2023年末降至106人,2024年一季度跌破100,至2025年二季度末仅剩82人。然而,从今年三季度开始,随着市场情绪回暖,百亿基金经理人数重新站上100位,截至目前约114名,平均管理规模174.7亿元。


(来源:天相投顾)

从规模分布看,100亿-150亿元区间是当前百亿基金经理的绝对主力,人数占比达47.7%;150亿-200亿元区间占比24.3%;200亿元以上规模的人数逐级递减。剔除因接管或共管导致规模短时飙升的个案,当前百亿基金经理可分为三类:

  • 第一类:长期坚守的“老将”:如易方达的张坤(管理规模逾550亿元)、兴证全球基金的谢治宇(超400亿元)、中欧基金的葛兰(超400亿元)等,尽管规模有所波动,但依然稳居行业前列。此外,景顺长城刘彦春、中欧周蔚文、广发刘格菘等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也均在300亿元以上。
  • 第二类:年内规模跃升的“中生代”:如中欧的蓝小康,规模从今年一季度末的不足百亿持续上升至近250亿元;范妍在加入富国基金后,管理规模从二季度末的95.75亿元增至目前的超170亿元。
  • 第三类:近期突破百亿的“新锐”:三季度以来,多位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从不足50亿元跃升至百亿以上。例如,永赢基金的任桀,规模从二季度的11.66亿元增至近130亿元;中航基金的韩浩,规模从不足20亿元增至150多亿元;易方达的刘健维,规模从70多亿元增至210多亿元;德邦基金的雷涛,规模从二季度不足40亿元增至近140亿元。

规模增长靠业绩而非营销:科技与量化成新引擎

与过往百亿基金经理因押注单一赛道导致业绩亏损不同,新晋百亿基金经理普遍对新基金规模进行限制,更多通过业绩与科技行情共振吸引资金流入。理财魔方基金研究员闫树生指出,此前百亿基金经理集中于消费、医药等“旧核心赛道”,而新晋群体主要聚焦科技、价值红利、量化小盘等“新核心赛道”,反映出市场行情主线的转变。盈米基金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泽涵也提到,今年以来科技行情走强,百亿基金经理中涌现出刘慧影、张璐、张韡等主投机器人、医药等行业的基金经理。

据理财魔方统计,2024-2025年新晋的30位百亿基金经理中,超50%聚焦科技赛道。例如,某基金经理管理的移动互联基金,2023年至2025年11月11日的收益率分别高达44.92%、32.40%和72.90%。此外,量化策略尤其是小盘量化也贡献了约10%的新晋百亿基金经理,其分散化持仓和超额收益稳定性成为规模增长的关键。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表示,当前35只规模过百亿的主动权益基金中,12只在2023年底时尚未达到百亿门槛,规模快速扩容的核心驱动力是近两年亮眼的业绩表现。主题基金聚焦数字经济、先进制造、科技赛道,其高景气度转化为基金业绩增长,进而吸引增量资金涌入,推动规模突破百亿。

闫树生统计发现,2024年至今新晋的30位百亿基金经理中,2023年之后新发基金占比仅16%,其中仅有2只规模在百亿元附近,其余规模均在25亿元以内。“业绩成为规模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相关基金近三年平均收益率分别为-5.14%、10.66%和47.23%,显著优于同期A股宽基指数。”

实现规模与业绩的良性循环:制度约束与投资者理性成关键

对基金经理而言,通过业绩做大规模固然可喜,但更重要的是避免重蹈覆辙,通过制度和契约精神实现规模与业绩的良性循环。天相投顾提醒,新“百亿”基金经理的出现与行情、投资风格密切相关,但市场行情在充分演绎后仍可能反转,基金经理需坚守投研精神,忠于业绩比较基准,不辜负基民信任。

近期市场出现两大新变化,为基金经理应对提供有利条件:

  • 政策引导下,基金产品与赛道绑定程度加深:闫树生表示,在主题投资风格管理指引、加强基准约束等政策下,投资者可通过选择不同赛道的基金经理实现精准资产配置,这与此前部分基金风格模糊、漂移的情况已有明显改善。李一鸣认为,长期来看,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将在两个方向发力:一是深耕细分赛道挖掘成长机会,二是在投研体系升级下提升投研效率。基金经理需强化基准约束意识,避免组合偏离度过大,结合自身风格形成清晰的业绩归因体系,同时兼顾规模与业绩平衡,通过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和完善的持有人沟通机制,实现规模与业绩良性循环。
  • 投资者理性程度提升,风格清晰、业绩稳定的基金经理更受青睐:闫树生指出,从基金规模增长情况看,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业绩稳定、风格清晰”的基金经理,而非盲目追逐明星效应。近两年新晋的百亿基金经理几乎未通过“明星效应+大规模新发”实现规模增长,与此前“新发基金一日售罄”的非理性场景形成鲜明对比。王泽涵也提到,投资者已开始注重规模对投资管理的影响,认识到百亿基金经理的风格多元。除科技型选手外,均衡和价值长跑型选手如范妍、刘旭、徐彦、谭丽等同样受到青睐,其长期业绩持续得到市场认可。


责编:杨喻程

排版:刘珺宇

校 对:祝甜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bwb@s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