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Chester
当100个好友的主页点赞突破60万,一个小天才手表账号在「XTC圈」(小天才用户社群)被奉为「大佬」,这类账号在二手平台标价至少500元。若不愿购号,刷赞服务、「改长名」特权、代运营甚至「哪吒」「敖丙」主题特效等灰色产业链应有尽有——据澎湃新闻调查,这些生意的操盘手不少是青少年学生本身。
家长为孩子安全支付溢价,孩子却将设备异化为虚荣竞技场。儿童智能手表市场表面温情,实则暗流汹涌。
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儿童智能手表线上销量达455.1万台,同比增长16.8%;销售额激增47.8%至25.7亿元。其中,小天才以35.3%的市占率断层领先,全球市场占有率更逼近50%,远超第二名华为(12.2%)。
但家长们未曾料到:这块承载定位与通话功能的设备,正演变为未成年人间的「虚荣经济」载体。
社交媒体上,「选华为还是小天才」成为家长高频困惑。尽管华为在成人市场更具品牌优势,但孩子群体用集体选择将小天才推上王座。学生群体的真实反馈直指核心:「其他品牌只是带电话的手表,小天才才是班级社交的入场券。」
对家长而言,设备是安全工具;对孩子而言,它集「QQ空间+班级群+社交货币」功能于一体。这种功能错位从初代产品便埋下伏笔:2016年小天才以「一个电话找到你」广告语赢得家长信任,却暗中构建「碰一碰加好友+微聊」的封闭社交网络。在校园禁用微信的环境下,小天才成为唯一合法的即时通讯工具,形成以设备为中心的社交生态。
当年QQ等级、彩钻引发的攀比风潮,如今在小天才生态中重现。60万点赞账号被称为「大佬」,「XTC大佬榜单」成为身份象征。有小学生用户透露,每日刷满3000赞、持续半年才能达成此成就,「挂机刷赞4-6小时是常态」。
时间成本过高的用户转向灰色市场:代运营、卖号、特效交易等产业链自然形成。家长发现,孩子不仅重蹈当年QQ刷钻覆辙,更花费上百元修改「雾霭轻掩浮生遗憾」等非主流长名。二手平台上,「点赞百万」账号标价轻松破千,虚荣经济的商业价值远超预期。
小天才官方小红书账号曾发布《3分钟教你说服爸妈买小天才》视频,将定位、通话、学习功能列为「必杀技」,精准击中家长痛点。实际产品却暗藏双摄拍照、音乐、电子宠物等娱乐功能,最新款甚至能监测楼层高度、危险区域预警,健康监测细化到环境温度感知。
这种「安全功能卷到极致,娱乐属性暗度陈仓」的策略,与上世纪90年代小霸王学习机的套路如出一辙。作为段永平门徒,金志江深谙「影响孩子决策能力」的商业逻辑:2014年押注电话手表,2015年通过电视广告与线下门店轰炸,销量从107.6万台暴涨至2017年的500万台。
真正制胜的关键在于游戏化机制:用时长换经验值、步数赚积分,2021年升级满级数至60级并推出点赞系统。段永平「游戏是人们必玩的」理念,在小天才身上得到极致诠释——安全功能争夺家长,游戏机制锁定孩子,形成完美闭环。
这套系统正将小天才推向法律漩涡。公益律师赵良善指出,其点赞、等级体系易诱发攀比与沉迷,且缺乏监护人监管强制权限,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防范沉迷与不良导向的要求。更严峻的是,历史问题频发:
每次危机小天才均以「第三方问题」「技术漏洞」回应,但安全问题与灰色产业链持续发酵。律师警告,若未履行监管义务,可能面临整改、罚款甚至业务限制。更令家长愤怒的是,线下门店将价值观引导责任推给家长,彻底激化矛盾。
金志江曾称成功源于解决儿童通讯痛点,但家长的核心焦虑从未改变:相比「找不到孩子」,「孩子学坏」更令人恐惧。当安全事故频发、内容审核失守、防沉迷机制缺位,小天才终将耗尽家长信任。段永平强调的「本分」,或许正是当前最需要的反思——儿童电话手表的本分,究竟是社交竞技场,还是安全守护者?
参考资料:
AI蓝媒汇《段永平门徒,小天才不本分》
X博士《小学生的同辈压力,都在小天才手表社交圈里》
深响《新一代家长收割机小天才,与永不褪色的段永平商业经》
凤凰网科技《一年赚6万,小天才批量制造未成年“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