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书望 编辑/陈小泉
来源/燕梳师院
自1999年成立以来,工银安盛人寿凭借渠道与资本优势,逐步成长为保险行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公司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转型,试图巩固其核心竞争力。然而,随着行业深度转型与监管趋严,这家银行系险企的领先地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期,工银安盛人寿再度收到百万级罚单,引发市场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公司在合规管理上的漏洞,也折射出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隐忧。
再领百万罚单:合规风险亮黄灯
2025年11月12日,工银安盛人寿在官网披露了一则重大事项公告。公告显示,公司因未严格执行销售行为可回溯制度、未经批准变更营业场所、委托医护人员销售健康保险产品以及提供的数据不准确等问题,于2025年10月31日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被处以合计115万元的罚款。

图源:公司官网
此次处罚直指多项基础合规底线,如销售可回溯制度执行不力、委托医护人员销售保险等。这些本应是合规管理的“红线”,却被公司频频触碰,被业内视为“低级错误”。
公告还指出,此次违规事项均发生在2023年及以前。尽管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但监管部门并未因此网开一面,反而开出百万级罚单,彰显了当前“强监管、严问责”的态势已深入渗透至公司治理与日常运营的各个环节。
不仅总公司受罚,多家分公司也接连被罚。2025年8月14日,工银安盛人寿山东分公司因“未按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被山东监管局责令改正并罚款24万元,其中1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4万元;8月4日,四川分公司因“未按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费率、财务数据不真实、利用保险业务为其他机构牟取不正当利益”等多项违规行为,被四川监管局罚款45万元,4名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10万元。
从总公司到地方分支机构,密集的处罚信号表明,工银安盛人寿的合规风险正在“亮黄灯”。
前三地位遭撼动:增长乏力与盈利波动并存
回顾工银安盛人寿的发展历程,其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公司成立于1995年,前身为金盛人寿,由安盛中国公司与中国外贸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共同筹建。然而,成立初期发展举步维艰,长期陷入亏损困境。截至2011年底,累计亏损近8.87亿元,市场竞争力较弱。
为扭转颓势,公司于2004年迎来首次重大股东变更。原中方股东外贸金融租赁将所持49%股权全部转让给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试图借助央企资源重整旗鼓,但效果仍有限。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12年。彼时,中国工商银行强势入局,收购中国五矿、安盛中国的部分股权。2012年6月,(原)保监会批准股权变更,最终股权结构为中国工行持股60%、安盛中国持股27.5%、中国五矿持股12.5%。同年7月,公司正式更名“工银安盛人寿”,标志着其身份从一家传统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全面转型为一家“银行系险企”。

图源:企查查
从中长期来看,公司的保险业务与净利润走势呈现出明显的复杂性和矛盾性。2019—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保险业务收入542.1亿元、479.6亿元、465.7亿元、491.2亿元、404.9亿元及458.1亿元;与之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9.8亿元、12.6亿元、16.9亿元、-7.1亿元、4.5亿元及9.3亿元。
过去五年,公司保费规模增长乏力,结构失衡,三年一度下降14%,出现“原地踏步”的状态。与此同时,净利润方面波动更为剧烈,经历了“先升后跌再修复”的过程,反映出盈利模式的脆弱性,也暴露出其在资产负债管理、成本控制及业务转型方面的深层挑战。
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工银安盛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59.14亿元,同比增长13.3%;净利润为39.68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创历史新高。

图源:2025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横向对比四大行系险企,工银安盛人寿的“领头羊”地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2024年,公司以458.08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勉强守住榜首,但建信人寿以409.97亿元紧追不舍,两者差距已缩窄至不足50亿元;农银人寿和中银三星人寿则凭借22.63%和20.08%的高增速快速上位,追赶势头迅猛。
进入2025年,这一竞争格局进一步加速演变。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建信人寿与农银人寿分别实现保费收入448.64亿元和428.38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1.21%和25.58%,双双跑出“加速度”;而工银安盛虽以459.14亿元仍居首位,但其13.29%的同比增速已明显掉队。曾经遥遥领先的“老大哥”,如今仅以微弱优势领跑,身后对手不仅步步紧逼,更在增长动能上全面占优——领先优势正逐渐缩小。
“七最”攻坚战:高管更迭与战略断层
在多重挑战之下,公司提出的“七最”发展目标显得愈发遥远。具体而言,即打造银行系和合资险企中“客户最多、规模最大、结构最优、资产质量最好、盈利最强、服务最佳、品牌最高”的寿险公司。
这一目标的推进,正遭遇高管更迭带来的战略断层。2025年1月,总裁吴茜离任后,该岗位便空缺长达数月,直至6月才确定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原副行长包伶捷为拟任人选,目前仍待监管批复。
而去年刚获批董事长的王都富也来自工商银行。这意味着,公司核心管理层几乎完全由母行体系输出,虽强化了与工商银行的战略协同,但也可能带来两个潜在风险。一方面,对银行渠道的路径依赖进一步加深,削弱市场化独立经营能力;另一方面,在行业加速转型下,若缺乏具备保险专业或多元经验的高管团队,或难在关键细分领域有效突破。
总之,工银安盛人寿能否稳住自身地位,已不再取决于它是否仍坐在第一把交椅上,而在于能否真正告别对“出身优势”的依赖,在合规底线、盈利质量与战略定力上重建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