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周鸿祎深度剖析:AI浪潮下的9大真相与行业未来走向

时间:2025-11-18 21:22:17 来源:节点财经 作者:节点财经



文 / 崔大宝

来源 / 节点财经

中国互联网领域的两位标志性人物——360创始人周鸿祎与罗永浩,通过一场长达4小时的深度对话,为公众揭开了AI技术浪潮下的核心真相。这场对话发生在罗永浩的B站视频播客节目《罗永浩的十字路口》中,不仅展现了两位企业家的战略思考,更折射出整个科技行业在AI时代的转型焦虑与路径选择。

罗永浩创办的Thin Red Line公司已全面转向AI软件赛道,其海外推出的AI助手J1 Assistant标志着从AR硬件到AI服务的战略转移。而周鸿祎这位曾以“颠覆者”形象著称的企业家,如今正以更温和的姿态重新定义AI时代的竞争规则。

01 AI时代生存法则:从颠覆到共生

面对罗永浩关于“攻击性减弱”的质疑,周鸿祎坦然承认三大转变:生理层面的激素变化、中年阶段的战略反思,以及上市公司创始人的责任担当。这种转变直接体现在360的AI战略上——联合16家大模型企业构建生态,主动采购阿里云、腾讯云的算力服务。

这种“共生”策略背后是AI时代的游戏规则巨变。不同于PC时代通过免费杀毒软件颠覆传统巨头的轻模式,AI基础设施(如大模型、算力)具有极强的规模效应,需要重资产投入。周鸿祎的“温和”实则是为360在超级生态链中争取生存空间的战术选择。



02 泡沫:AI发展的必要催化剂

周鸿祎对AI泡沫的“拥抱论”与西方主流媒体形成鲜明对比。他认为泡沫是技术革命的催化剂,能快速聚集资金和人才。尽管承认泡沫将导致大量企业失败,但他更担心泡沫不足导致的资源调动失效。

对比彭博社报道的“万亿美元AI泡沫恐惧”,以及Meta、OpenAI等公司的巨额投入,周鸿祎的视角更具企业家精神:他关注的是泡沫在资源聚集阶段的战略价值,而非破裂后的清理成本。这种认知差异体现了“局内人”与“观察者”的思维分野。



03 360的配角战略:聚焦垂直模型

明确AI的重投入属性后,周鸿祎为360制定了“行业配角”定位。公司放弃通用大模型研发,转而执行“纳米AI”战略,专注训练垂直基座模型。这种选择基于对AGI战场残酷性的清醒认知——算力与资本的“核战争”注定只有少数玩家能参与。

通过拆分复杂任务、协同多个垂直模型,360试图在特定领域实现比通用大模型更优的性能。这种战略转型体现了“应用层玩家”的务实选择:通过与巨头合作获取算力支持,将AI能力深度整合到核心业务中。



04 CEO的新角色:AI时代的布道师

周鸿祎区分了两种网红模式:第一代以带货、卖课为主的直接变现模式,与企业家网红通过个人影响力传递企业价值的模式。在AI时代,CEO必须成为首席布道师,用通俗语言解释复杂技术。

当技术复杂度超越公众理解能力时,市场信任从产品转向人格。雷军销售小米SU7、周鸿祎打造个人IP,本质都是在资本市场和人才市场为AI战略“翻译”技术愿景。这种叙事权竞争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新维度。



05 Agent革命:从聊天工具到行动助理

周鸿祎预测AGI短期内难以实现,Agent(智能体)才是核心进化方向。他将Agent定义为AI的“手脚”,能实现目标驱动、工具使用和推理决策。通过L1-L5分级体系,他描绘了多智能体协同工作的未来图景。

2025年被定义为“智能体元年”,标志着AI范式从被动响应(聊天)向主动执行(任务完成)的转变。这种转变使AI从知识助理升级为行动助理,重新定义了人机协作模式。



06 需求驱动:AI创新的黄金赛道

Manus的爆火让周鸿祎反思技术驱动与需求驱动的关系。这款通用型AI Agent通过自主完成复杂任务,验证了市场对“能干活的AI”的强烈需求。其内测邀请码被炒至10万元,证明需求验证比底层技术创新更具市场价值。

Manus基于阿里千问大模型等现有技术进行微调的成功,挑战了“唯底层技术论”的行业偏见。这促使从业者重新思考:在AI时代,应用创新的价值可能不亚于基础创新。



07 中国式创新:应用层的价值重估

Manus引发的“套壳”争议,实质是对AI创新定义的世纪之问。中国互联网长期受“C2C”模式影响,对应用创新存在偏见。但Manus的成功证明:基于大模型的应用创新能创造万亿级市场。

就像iOS/Android之上诞生Instagram、TikTok一样,AI时代的应用创新可能比模型研发更具商业价值。Manus的千万用户和顶级VC背书,为这种创新路径提供了有力背书。



08 职业转型:AI用户淘汰非用户

针对就业焦虑,周鸿祎提出经典论断:“未来不是AI淘汰人,而是会用AI的人淘汰不会用AI的人”。他预测将出现“智能体管理员”等新岗位,类比工业革命中马车夫向汽车司机的转型。

普华永道报告显示,AI易影响行业的生产力增长更快。这种“职业平移”理论为打工人提供了具体转型路径,将焦虑转化为行动指南。



09 终极价值:AI for Science

周鸿祎将讨论引向AI的终极价值——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华为利用3D神经网络提升天气预报精度,德睿智药通过AI发现肥胖治疗药物,这些案例证明AI正在解决人类重大科学问题。

这种价值锚点为AI技术狂热注入根本意义。AI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商业估值,更在于为人类文明提供加速器,助力解决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等全球性挑战。



这场对话揭示的不仅是AI技术趋势,更是整个时代的变革逻辑。周鸿祎的“平和”与战略转型,折射出企业家在超级技术革命前的敬畏与适应。从颠覆到共生,从主角到配角,这种转变或许正是AI时代最深刻的生存智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