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俞敏洪南极信风波:企业如何通过PR与HR打造共情雇主品牌

时间:2025-11-18 21:11:23 来源:陆玖商业评论 作者:陆玖商业评论

优秀的雇主品牌不是由华丽的对外宣传铸就的,而是由每一位员工真实可感的日子堆砌而成的。

新东方32周年南极信事件相关图片

当南极的冰山与员工电脑前闪烁的加班灯光形成鲜明对比,新东方32周年纪念日的一封内部信意外引发了一场关于雇主品牌的深度讨论。这封来自地球最南端的贺信,不仅暴露了企业管理中的情感隔阂,更折射出数字化转型时代下PR与HR协同构建雇主品牌的新挑战。

一、南极贺信引发的共情危机

11月16日,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南极考察期间向全体员工发出题为“冰雪中的坚守”的内部信。信中描绘的“浩瀚洁白”“翡翠冰山”等南极景观,与员工纪念日当晚连夜加班制作续费方案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教育板块员工在社交媒体留言:“今夜,所有xdfer(新东方人)都是南极人”,企业邮箱里更出现直白吐槽:“被员工血汗染透的成功,何必用虚无的红字炫耀?”

这封回顾企业从北大初创到转型教育、电商、文旅三大板块的信件,虽以企鹅“相互扶持越冬”类比团队精神,却因17次出现“我”、5次提及“南极”,而对员工当下工作压力只字未提。据细心网友统计,全文仅在结尾处轻描淡写提及“大家辛苦了”,这种“远方诗意”与“现场苟且”的对比,在净利润骤降73.7%的转型关键期显得尤为刺眼。

二、职场代际冲突下的管理困境

这场风波背后,是80后、90后员工与企业管理层之间日益加深的价值观鸿沟。成长于经济高速增长期的这代人,正承受着996、007工作制的重压。某上市公司互联网运营负责人林肖的日常:平均工作12.6小时,朋友圈充斥着“不工作就恐慌”“不加班没钱赚”的焦虑言论。而Gen Z群体更以“躺平”“鼠人”等亚文化标签,表达对过度竞争的反抗——创作者@jiawensishi展示的“家鼠日常”获得数十万点赞,正是这种情绪的集中爆发。

当领导者在南极欣赏冰山时,员工在出租屋里盯着KPI数字,这种地理与心理的双重距离,使得传统“家长式”管理愈发失效。2025财年Q4财报显示,东方甄选业务拖累及商誉减值导致的利润暴跌,更让员工对“老板诗意远方”的表述产生强烈抵触。

三、PR与HR协同的共情管理策略

面对转型期的管理挑战,企业需要构建PR(公共关系)与HR(人力资源)协同的共情式管理体系,从三个维度重塑雇主品牌:

1. 透明沟通机制:打破信息壁垒

高效的人事管理PR需建立开放、多向的沟通机制。具体措施包括:

  • 定期召开员工大会,设置高管答疑环节
  • 搭建企业级通讯平台,实现跨部门实时互动
  • 发布月度内刊,同步战略进展与员工故事
  • 建立匿名反馈系统,保护员工表达权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案例值得借鉴:1974年,80岁的他在西餐厅因年迈未吃完牛排,仍特意请来主厨当面致谢。这个细节展现的管理哲学——以同理心构建信任,正是当代企业需要的沟通智慧。

2. 温度文化塑造:价值观具象化

企业文化需从口号转化为具体管理行为。新西兰The Kitchen Business的实践具有启示意义:老板布拉德·斯特里特因支持员工心理健康获得建筑领导者奖。学徒西蒙·马伊瓦评价:“布拉德始终耐心倾听我的焦虑,这种支持不是停留在纸面。”布拉德则强调:“定期询问员工状态,确保无人感到孤立,这是管理者的基本职责。”

这种将价值观融入日常管理的做法,使企业连续三年获得“最佳雇主”称号,员工主动推荐率达9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3. 员工品牌赋能:激活内部代言人

在Web3.0时代,员工已成为最真实的品牌大使。企业可通过:

  • 征集员工故事,制作“平凡英雄”系列纪录片
  • 设立内部明星员工榜,展示多元成功案例
  • 开展“品牌大使培训”,提升员工传播能力

松下幸之助曾说:“企业最大的浪费是员工心中未被点燃的热情。”当员工感受到被尊重,他们会自发成为品牌传播的“活广告”。某教育机构数据显示,员工自发传播带来的简历投递量,是传统招聘渠道的3.7倍。

四、结语:从南极到日常的雇主品牌之路

布拉德·斯特里特的故事揭示了一个真理:当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展现共情与包容,工作场所就能成为员工的“安全空间”。俞敏洪的南极信风波,恰恰反映出部分企业家仍停留在“鸡汤式管理”阶段——远方的诗意无法治愈眼前的焦虑,华丽的叙事抵不过真实的关怀。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的今天,雇主品牌建设已从“对外宣传”转向“对内体验”。企业需要建立PR与HR的协同机制,将沟通透明化、文化温度化、员工赋能化。正如陆玖商业评论所言:不是要求企业家放弃生活享受,而是需要更深刻的自我修为——毕竟,员工电脑前的加班灯光,同样值得被看见与尊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