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荣盛发展再推10.5亿抵债方案,助力20亿债务化解与经营稳定

时间:2025-11-18 20:35:22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时代周报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郭鹏


11月17日,荣盛发展(002146.SZ)发布债务重组公告,宣布拟通过10.5亿元偿付(含3.5亿元实物资产抵债)化解20.01亿元债务,这一举措被业内视为公司缓解流动性压力、促进经营稳定的重要尝试。

债务重组方案:10.5亿偿付换取20亿债务豁免

根据公告,荣盛发展及其子公司廊坊市荣图盛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图盛展”)、担保人及第三方,拟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以下简称“信达河北”)签订《债务重组合同》。重组标的为20.01亿元债务,各方约定:若荣图盛展或其认可的第三方及担保人按重组合同还款计划表,向信达河北按时足额偿付10.5亿元(其中3.5亿元以实物资产协议过户抵债),信达河北将豁免剩余债务。

荣盛发展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此次债务重组旨在减轻公司债务压力,为经营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分析称,若债务问题持续恶化,公司可能面临破产风险,债权人不仅需经历漫长法律流程,资产处置后回收资金也往往大幅缩水。此次方案通过实物资产抵债降低风险,结合第三方与担保人保障,相比全额债权无法收回的情况更为稳妥。

专家解读:盘活存量资源,避免流动性危机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指出,荣盛发展通过偿还10.5亿元可削减近50%的重组标的债务,避免因集中兑付引发的流动性危机,为经营调整争取时间。同时,实物资产抵债可盘活存量资源,符合房企盘活资产的行业导向。他进一步表示:“荣盛发展在行业调整期通过债务重组实现‘以时间换空间’,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增强后续债务化解动力,促进稳健发展。”

对于债务重组完成时间及未来是否会再次采用类似方式,时代周报记者多次致电荣盛发展投资者联络部门未获回应,邮件咨询截至发稿亦未收到回复。11月18日,荣盛发展股价报收1.83元/股,跌幅2.66%。

多次化债尝试:股权、实物抵债多管齐下

自2023年美元债违约后,荣盛发展便将债务重组列为工作重点,今年已推出多份清偿方案。例如,4月公司围绕酒店、代建、商业管理等轻资产业务搭建“挚享平台”和“至启平台”,以股权偿债。其中,挚享平台估值460亿元,至启平台估值340亿元,债权人可分别以不超过92亿元、68亿元债权换取两平台不超过20%股权或收益权。

此外,荣盛发展还通过以物抵债偿还债务。5月、6月,公司先后两次向廊坊银行以物抵债,交易总价23.31亿元;6月,公司向物业子公司荣万家出售12689个停车位、5479套储藏间及112套住宅、公寓、商业单位,总价10.7亿元,用于抵偿账款。

据2025年三季度报告,截至9月底,荣盛发展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规模为260.4亿元,较2024年底的270.6亿元有所下降;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规模为266.5亿元,亦低于2024年底的272.4亿元。

刘水认为,债务重组可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对购房者而言,增强项目交付信心,促进销售回笼资金;对投资者而言,缓解退市担忧,稳定股价;对供应商及合作金融机构而言,提升对公司的信心,利于后续合作与化债业务开展。

新能源计划终止:行业环境变化成主因

荣盛发展曾是千亿房企之一,2018年商品房销售合同金额达1015.63亿元,凭借深耕河北、环京地区市场,被誉为“河北地产王”。然而,受房地产行业下行影响,公司自2021年起出现亏损:2021年净利润为-49.55亿元,2022年、2024年分别亏损163.1亿元、84.44亿元,仅2023年盈利3.85亿元。亏损原因或与大规模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有关,2021-2024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减少净利润规模分别为40.42亿元、100.41亿元、12.89亿元、38.05亿元。

业绩下滑期间,荣盛发展股价曾濒临跌破1元退市线。2023年5月,公司宣布拟收购控股股东荣盛控股持有的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盛盟固利”)68.38%股权,进军新能源领域。荣盛盟固利主营新能源汽车电池,2022年营收9.88亿元,净利润-4.94亿元。与新能源概念关联后,荣盛发展股价大涨,2023年6月复牌后实现五连板,8月4日股价达3.13元/股。

然而,收购计划迟迟未完成。今年9月底,荣盛发展发布公告,称因拟收购资产所在行业环境较筹划初期发生巨大变化,决定终止收购荣盛盟固利。

轻资产转型:产业运营营收占比提升,但业绩仍承压

除新能源领域外,荣盛发展2024年年报提出增强酒店、商管等轻资产运营能力,扩大非房领域营收与利润。2024年起,部分经营类业务营收增速明显:产业园区业务营收5.45亿元,同比增长586.85%,而2022年、2023年分别同比下降91.32%、66.96%。公司产业运营相关业务营收占比逐步提高,2024年产业园区、物业服务、酒店经营、其他行业业务营收占比为8.51%,今年上半年提升至12.29%。

不过,产业运营业务尚未扭转业绩颓势。据财报,今年前三季度,荣盛发展净利润为-30.98亿元,经营压力仍存。未来,公司能否通过债务重组与轻资产转型实现突围,仍需持续观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