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木清
近日,杭州铜工艺品牌铜师傅凭借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与小米系资本的加持,再次向港交所发起IPO冲击。这家以铜质文创产品为核心的企业,虽在细分领域占据龙头地位,但面临赛道规模受限、IP运营能力不足、多元化尝试受阻等多重挑战,其上市之路充满变数。
尽管通过《大圣传奇》等文创众筹项目获得一定收益,但铜师傅近三年营收始终未能突破6亿元天花板,2025年估值较2021年暴跌超38%,多元化业务贡献占比不足3%。这些数据折射出小众赛道龙头企业的增长困境。
2013年,创始人俞光发现铜制饰品市场存在定价虚高、产品稀缺的商机,遂创立铜师傅,以“高性价比”铜质产品切入市场。2014年推出的19.9元铜葫芦在天猫引爆销量,成为首个爆款产品。这种“小米式”性价比策略获得雷军认可,2017-2018年顺为资本与天津金米累计投资1.6亿元,持股22.95%,成为第二大股东。

▲产品矩阵,来源:招股书
在资本助力下,铜师傅迅速占据市场头部地位。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其2024年中国铜质文创工艺品市场份额达35%,但营收规模暴露出赛道局限性:2022-2025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5.03亿、5.06亿、5.71亿和3.08亿元,同期净利润率从11.3%降至9.7%。更严峻的是,整个铜质文创市场规模仅16亿元,预计2029年仅增长至23亿元,作为市占率超三分之一的龙头,铜师傅的内生增长空间已近极限。

▲经营业绩情况,来源:招股书
与泡泡玛特等潮流文创品牌形成鲜明对比:铜师傅产品客单价高但复购率低,客户决策谨慎;而泡泡玛特通过盲盒机制激发收集欲,客户决策轻快。这种差异导致铜师傅在市场想象空间上明显劣势,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率同比下滑30%,资产回报率下滑34%。
铜师傅的IP战略存在结构性矛盾:报告期内自研IP收入占比始终超90%,授权IP贡献不足10%。自研IP如“铜葫芦”“大圣”系列虽通过众筹创造过亿收入,但本质是对《西游记》等公共文化资源的二次创作,缺乏原创性与独占性,难以突破中年男性消费圈层。

▲IP贡献收入占比,来源:招股书
在授权IP领域,铜师傅虽拥有《复仇者联盟》《权力的游戏》等30余个知名IP,但变现能力薄弱。天猫旗舰店数据显示,99元的蝙蝠镖摆件销量仅千件,高端产品如4999元的“火莲六臂哪吒”销量有限。问题根源在于:铜材质与部分IP调性冲突(如变形金刚铜雕缺乏可玩性),且高昂授权费压缩利润空间(《哪吒之魔童闹海》授权费近千万,仅69元低价款畅销)。
这种“文化传承”与“潮流破圈”的失衡,导致铜师傅总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仅6.54%,低于行业7.3%的平均水平,成为制约增长的核心因素。
面对主业天花板,铜师傅早于2017年推出木质文创家具品牌“铜木主义”,但因表现不佳于2022年停产。随后试水塑胶潮玩“欢喜小将”、银质/黄金文创等新品类,效果仍不理想:2024年塑胶潮玩收入1425.2万元(占比2.5%),黄金文创“玺匠金铺”收入仅127.4万元(占比0.2%)。
多元化失败直接冲击资本市场信心。招股书显示,公司估值从2021年7月的26.14亿元暴跌至2022年12月的16亿元,跌幅38%;2024年12月股权转让价较2022年再跌85%,每股价格从28.07元降至4.16元。

▲转股价,来源:招股书
此次IPO冲刺中,铜师傅需向市场证明:既能守住铜工艺品“小而美”的基本盘,又能开辟具有规模效应的新增长曲线。否则,其估值逻辑或将持续面临修正压力。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