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联想控股发布一则震动行业的公告:原CEO李蓬因个人职业选择辞任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职务,同时退出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及战略委员会,该决定自即日起生效。这位被柳传志誉为“双轮驱动战略核心执行者”的功勋老将突然离任,引发资本市场对这家科技巨头未来战略方向的深度猜测。
01 22年功勋老将的突围之路
根据公开资料,李蓬的职业生涯堪称一部“联想进化史”。2003年通过社招加入联想控股投资管理部时,这位拥有对外经贸大学国际金融学士和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立大学MBA学位的海归,或许未曾想到自己会成为这家企业转型的关键推手。从助理总裁到执委会最年轻干部,他主导的三大战役堪称经典:

时任总裁朱立南曾评价:“李蓬是联想控股战略投资业务重构的核心设计师。”数据显示,其任内公司研发投入增长16%至85.13亿元,全球专利总数突破3.8万件,AI PC市场份额达31%稳居全球第一,折叠屏手机以50%市占率领跑行业。这些数字背后,是李蓬构建的“金融+科技”双轮驱动体系在发挥作用。
但这位70后干将的辞职声明中“个人职业选择”的表述,在22年司龄的背景衬托下显得耐人寻味。行业观察者指出,在联想控股2025年中报显示营收同比增长20.66%、净利润激增48.88%的业绩高峰期选择离开,或暗示着更深层的战略考量。
02 技术派新帅的接棒密码

图源:联想控股微空间
新任CEO于浩的履历揭示着战略转向的信号。这位54岁的技术专家拥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士、电力系统自动化博士及计算机科学博士后学位,其职业生涯呈现鲜明的“产学研”融合特征:
这种技术基因与李蓬的金融背景形成鲜明对比。数据显示,联想控股当前投资版图中:

Canalys预测2028年AI PC渗透率将达70%,而联想控股此时换帅技术型掌门人,或预示着从“规模扩张”向“技术深耕”的战略转型。这种转变在2025年中报中已有端倪:公司研发费用占比提升至3.02%,创历史新高,同时在具身智能领域投资企业达40家,形成技术储备梯队。
03 科技巨头的转型阵痛与机遇
李蓬时代的联想控股完成了从投资控股平台向科技产业集团的蜕变,其主导的卢森堡银行收购案更被视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标杆。但全球地缘政治变化与科技竞争加剧,迫使企业必须构建更深厚的技术壁垒。新任CEO于浩面临的挑战包括:

值得关注的是,联想控股在医药医疗领域的布局已显现成效:其投资的创新药企业中有3家进入临床III期,生物医药板块估值较去年提升45%。这种“硬科技”投资转向,与于浩的技术背景形成战略协同。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换帅或标志着联想控股进入“技术驱动2.0时代”。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李蓬的辞职不仅是个人职业选择,更可能是中国科技企业转型期的典型样本。当投资并购的黄金时代逐渐远去,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构建可持续竞争力,将成为所有科技巨头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于浩的接棒,能否续写联想控股的传奇篇章?市场正在等待答案。
参考资料:
联想控股11.17公告
联想控股25H1财报
经济参考报《深挖专利价值 联想集团推进“双链”融合》
界面新闻《联想控股李蓬:70后CEO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