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资企业全球化布局加速,投行海外业务迎来黄金发展期
作者 | 钱锋
编辑丨高远山
来源 | 野马财经
近日,由中金公司、银河证券联合保荐的赛力斯(9927.HK)成功登陆港股,完成A+H上市,创下中国车企迄今规模最大的IPO纪录。尽管上市后遭遇花旗银行“唱空”导致股价短期波动,但行业人士普遍认为,此次上市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从“产品出海”向“资本出海”与“品牌出海”的全面升级,彰显国际资本对中国智能电动车企的持续青睐。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潮”已成全球现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全球销量占比达22%,12月单月市占率更突破30%,新能源乘用车全球占比超70%。以赛力斯为例,其与华为跨界合作推出的问界品牌,仅用15个月即完成10万辆下线,创下新能源车企最快纪录。2024年前10个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61万辆,同比增长显著,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的佼佼者。

图源:罐头图库
01
投行:中资企业崛起的“隐形引擎”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正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全球占比超70%,四季度更达75%。赛力斯的国际化路径颇具代表性:2016年全面转型新能源,2021年与华为开启跨界合作,2024年通过收购问界商标掌握品牌自主权,同年完成115亿元收购华为旗下引望智能10%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并由银河证券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2024年11月,赛力斯港股IPO由中金公司、银河证券联席保荐。中金公司2024年在中资企业全球股本融资、IPO融资及境外债承销规模均居榜首;银河证券则凭借亚洲最广的网络布局,为赛力斯提供从资产重组到港股上市的全链条服务。二者通过深度理解境内外监管规则,高效统筹审批流程,协助企业对接主流投资机构,成功护航赛力斯国际化关键一步。
银河证券的服务模式凸显投行角色转变:从单次交易支持转向长期战略陪伴。例如,在赛力斯案例中,银河证券通过持续深耕的专业服务赢得信任,这种“长期主义”理念正成为投行服务中资企业出海的新趋势。

图源:罐头图库
行业分析指出,随着中国新能源、锂电池、光伏等产业在国际市场地位提升,资本市场与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将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特征。投行作为“隐形力量”,将通过资本运作赋能企业全球化,推动中国产业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跃迁。
02
中资企业出海:投融资需求激增
中资企业海外扩张呈现三大特征:规模化、多元化、深度化。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1922亿美元,同比增长8.4%,占全球份额11.9%,连续13年位列全球前三;存量达3.14万亿美元,连续八年排名全球前三。截至2024年底,中国在19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5.2万家,其中“一带一路”国家达1.9万家,七成企业实现盈利或持平。
产业格局上,中资企业出海从传统行业向高技术领域转型。2023年,“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出口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9.9%。这些高端制造业不仅展现竞争力,更成为中国产业升级的缩影。
企业“出海”的金融需求日益复杂:跨境融资(股本融资、境外债发行)、并购贷款、银团贷款、保荐承销等需求激增。从初期并购融资到境外上市,再到全球资金管理,企业需要投行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例如,赛力斯从资产重组到港股上市的全流程,均依赖投行的专业支持。

图源:罐头图库
面对挑战,投行需加快国际化布局与本土化运营。行业人士指出,中资企业出海的最大障碍是法律与文化融合,投行服务亦需遵循这一逻辑。
03
本土优势+中国经验:投行“先遣军”破局
中资企业出海区域选择多元化,亚洲、拉美、欧洲、大洋洲均有布局,其中“一带一路”国家成为重点。2024年,中国对亚洲投资占比近八成,对东盟投资增长36.8%,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增长22.9%。
企业“本土化”运营成为关键。投行亦需如此:中金公司2008年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2024年布局越南、印尼、马来西亚;华泰证券2023年成立新加坡子公司,并率先进入越南证券市场。银河证券则通过收购马来西亚联昌集团和苏格兰银行亚太业务,成立银河海外,深耕东南亚46年,拥有2000余名本地员工,经纪业务在马来西亚排名第一、新加坡排名第三。

图源:罐头图库
银河海外2024年完成45笔股权和债券交易,规模达7.22亿新加坡元,主导泰国最大IPO项目、印尼BINO集团跨境收购等标杆案例。2024年7月,银河证券全资子公司银河海外协助康哲药业完成新加坡二次上市,成为新交所医疗保健板块第40家企业,进一步验证其“境内外一体化”服务能力。
康哲药业创始人林刚表示,公司已在新加坡为核心的东南亚及中东投资超1亿美元,建立销售、研发和生产基地。选择银河证券作为合作伙伴,正是看中其东南亚本土化运营经验与全链条服务能力。
在全球产业变革中,中资企业出海已从产品输出升级为技术、品牌、资本与产业链的全面国际化。投行通过国际视野、本土化网络和规则把握能力,正从传统中介转型为企业全球战略的“战略合伙人”与“隐形引擎”。
你对投行在中资企业出海过程中的作用怎么看?评论区聊聊吧